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然而,就在1723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趁着皇权交替发动叛乱。与此同时,康熙时期的西北守将十四阿哥尹琦被调走,极大地触动了雍正王位的稳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将军,带兵前往西北平叛,年羹尧不负众望。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以极小的代价迅速平息了青海的叛乱,帮助雍正稳定了王位,受到雍正皇帝的青睐,被雍正称为“恩人”。然而,在这个时候,年羹尧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恩人”。一方面,他依靠雍正对他的爱和爱,开始结党营私,培养自己的党羽,控制官员的任免和晋升,从而形成“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腐败受贿,在雍正面前没有君臣之礼,这也引起了雍正的极大不满。
[img]357066[/img]
就在这时,年羹尧被雍正抓住了“把柄”,这个把柄是年羹尧亲自送给雍正的。1725年3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吉祥”征兆。大臣们纷纷写诗作赋,敬上贺表,祝贺雍正,年羹尧也写了贺表。然而,在文章中,年羹尧误写了“朝乾夕”毕竟年羹尧出生在进士,被朝廷公认为文武双全。现在出现了这样的错误。雍正认为年羹尧是故意的,诅咒自己早逝,让新皇早早登基,这样代表晚上的“夕”就会写在代表早晨的“朝”之前。因此,雍正首先交换了陕甘地区督察一级成员,然后收回了年羹尧抚远将军的兵权,改为杭州将军。他领导的人和马从10万人变成了数千人,这也是年羹尧悲剧的开始。
调任杭州将军只是雍正处理年羹尧的第一步,年羹尧必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雍正将年羹尧从西北调离,任命杭州将军。他的权力不如以前,但他确实是一名武官。雍正这样做不是为了惩罚年羹尧,而是为他的后续行动铺平了道路。
首先,雍正将年羹尧调离西北。康熙年间,年羹尧先担任四川总督,然后担任川陕总督,长期兼任巡抚。此外,他还担任抚远将军时间控制西北一切的军民政务,他的关系网络早已根深蒂固。雍正首先将年羹尧调离他的“大本营”,以避免将来清算年羹尧时出生。同时也让年羹尧在自己的控制下,便于直接惩罚。
[img]357067[/img]
@ 雍正还应该为调查年羹尧的罪证创造充分的条件。在此之前,雍正赦免了即将被处死的年羹尧对手蔡权的死罪,并任命他为左副都御史。专门调查收集年羹尧的罪证,雍正将年羹尧调离西北,也为调查工作创造了环境。第三,雍正也表达了惩罚年羹尧的决心。雍正首先放弃了抚远将军的地位,表达了自己的决心。雍正主动暗示朝中官员和地方官员,表示对年羹尧极度不满,尤其是与年羹尧关系密切或依附于年羹尧的官员。雍正提醒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飞来,年羹尧的旧部分也划清了界限。而且年羹尧本人也被一次又一次地贬低。
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没有机会了,也没有希望赢得雍正对他的宽大,唯一能维持他生命的就是妹妹年氏
虽然雍正一次又一次地贬低了年羹尧,但雍正并没有杀死年羹尧,因为他的妹妹雍正特别喜欢的妃子年氏。根据查阅的信息,雍正对年氏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更不用说她为雍正生了最多的孩子,她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女王。年妃病重时,雍正在女王活着的时候,为了给她一个快乐,把年氏册封为敦肃女王。正是年氏的关系,雍正没有处死年羹尧,也没有让年氏担心,雍正甚至没有告诉他年羹尧的消息。但年氏终于因病去世,同时年羹尧也迎来了他真正的末日。雍正给年羹尧定了92个大罪。在这92个罪行中,有30个罪行抄家灭门,处以极刑。然而,雍正仍然考虑到了年羹尧的功劳和同年家庭的特殊关系。只给年羹尧自杀,杀了儿子年富,包括年羹尧的父亲、兄弟等人在内的其他人都没有参与其中。
然而,即便如此,年羹尧还是幻想雍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赦免他,然后把自杀拖了很长时间。然而,直到年羹尧自杀,他才看到雍正的赦免。一开始,雍正决定处死年羹尧,这是年羹尧无论做出什么补偿都不会逆转和改变的结果。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最后记得关注,带你去看历史。
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后,为什么还不知道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