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皇帝三次亲政,但他埋葬了自己的国家文章。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如前所述,高句丽害怕隋的力量,不时在边境地区做一些小动作,导致文帝杨坚龙颜大怒,于是发兵30万攻高句丽。没想到,大部分士兵都死在半道,文帝忍不住发了,双方都罢兵言和,一切都一如既往。
文帝死后,次子杨光于公元604年迅速登基,改年号为大业,他是后来著名的隋阳帝。
大业三年(607年),高句丽派使暗通突厥,正好被北寻的杨迪皇帝击中。杨光召见高句丽使节,让他告诉他们的国王,去帝都请罪。一切都过去了,但高句丽软硬不吃。
大业七年(611年),杨迪皇帝以高句丽不遵守礼仪,召集全世界兵马到涿县共讨。与此同时,他命令东莱县建造300艘战舰,并进行水陆攻击。由于时间短,工匠们日夜浸泡在海水中工作,腰部以下有蛆。因此,十分之三四的工匠死了。
[img]356601[/img]
同年7月,天下兵马云集涿县,队伍绵延千里,旗帜遮空,人数超过百万,隋阳帝欣喜若狂,带领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高句丽进发。
半年后,我终于到达了高句丽。军队进攻辽东。由于士兵们提前通知他们,没有皇帝的许可,他们不得擅自进攻,这失去了消灭敌人主力军的机会。军队进攻辽东城,杨迪皇帝下令。一旦敌人投降,他就不能再进攻了。因此,敌人抓住了这一特点。一旦城市即将破裂,他们派人请求降落。隋军不敢进攻。他们修复了防御工事,整个军队再次战斗。在辽东一个小城市,杨光的御林军苦攻了几个月,但没有赢。
同年,来护儿率领的水军也驶入朝鲜大同江。由于轻敌冒进,主力军几乎被歼灭。后来护儿躲在战船上等隋朝的路上增援。
与此同时,宇文述率领的9军30万人渡过清川江,深入高句丽腹地。高句丽将军B支文德看到隋军有菜,就引诱敌人深入。隋军粮草不济后退时,发起突然袭击。宇文述大败而归,过清川江时只剩下2700人。
与此同时,大隋也开始爆发农民起义。为了支持前线,无数农民走向战场,荒芜的田地和飞涨的米饭价格。再加上腐败官员的残酷剥削,人们聚集在一起盗窃,窦建德和瓦岗寨随之而来。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杨迪皇帝的班主任回到了朝鲜,高句丽以失败告终。
[img]356602[/img]
大业九年(613年)杨迪皇帝再次征兵高句丽,大军建造楼车、垒台等攻城器材进攻辽东城。就在城市破裂的时候,负责监督粮草运输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到反叛。杨迪皇帝别无选择,只能秘密撤军。丢弃的物资器材数不胜数。高句丽不知道真相,远远地跟着她。来不及跟上大军的隋军数千人被虐杀。
大业十年(614年),杨迪皇帝征发天下兵马三征高句丽,天下无人响应,路上逃兵无数。杨迪皇帝的人民基础已经丧失。这时,高句丽受不了了。杨迪皇帝随后罢兵回来。
杨迪皇帝三征高句丽都没有达到最初的军事目的,反而导致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数十万士兵丧生,被俘数不胜数,以至于唐初使节去高句丽的时候,“隋人忘了哭,遍野”。
回国后,杨迪皇帝试图用血腥杀戮的恐怖政策镇压起义,但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弹。他不顾大臣的劝诫,三游江都,写了一首诗:“我梦想江南好,征辽也是偶然的。”然而,这次偶然的举动把隋踢进了坟墓。
北方战争纷飞,但杨迪皇帝整天在江都喝酒。他知道时间不多,不时照镜子吐惊人的话。“好头,谁当!”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发动兵变,令狐兴达绞死了杨迪皇帝。一代暴君最终自食其果,结束了他荒诞的一生。
皇帝三次御驾亲政,却埋葬了自己的江山 战争到底打成了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