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学的这首歌《同情农民》几乎老少皆知。锄草日中午,汗水滴下土壤,谁知道盘子里的食物,颗粒都很难。这首诗的各种食堂,各种储存食物的地方随处可见。它几乎成为珍惜食物的最重要的警告句子。任何有食物的地方都必须有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李先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象的那样。许多人无法想象奢侈的生活。
李绅小时候家境很好。他的父亲是县长。这样的背景,自然生活条件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父亲去世了,生活条件也没那么差。年轻时,李绅父亲过早去世,家庭条件不太好。自然,我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理解。年轻的时候,我自然生气读书,为人民请命。我参加过很多科举考试,但都没有通过。
李绅终于中了进士,直到元和元年。虽然后面有波折,但官路一直比较畅通。只是发财后,随着身份和地位的提高。人越来越专横,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救人,也可以迷惑人。在权力的影响下,难免会有些霸气。李绅穷的时候,经常去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是李绅叔叔的角色,李绅被称为叔叔。后来当官后,再见到这个人,别人都不能和他平辈论交。叔叔曾经在他面前自称孙子。曾经友谊的船,已经翻了。
[img]354634[/img]
不仅仅是以前,现实中不止一个李绅,也许曾经是同学,也许曾经是朋友,只是转身。去年,当我们再次相遇时,物是人非。曾经的亲密早已形同陌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轨迹,踏上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自然会有变化,有多少人能一直保持原来的心态。从分离开始,江湖路已经很远了。更何况古代只有一条路,升官。平民和官员之间总是有差距。
[img]354635[/img]
李绅当官后,关于他的记载,无论是史实还是传说,都没有什么好的。比如一意孤行,误人生命。用别人的生命作为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铺路石。李绅家里有很多私妓,这是普通人养不起的。这不是传说,而是有准确记载的。刘禹锡有一首诗叫《赠李司空妓》,“高髻云仆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常见闲事,切断苏州刺史肠。见刘禹锡对意动,还把这个私妓送给了他。
[img]354636[/img]
这种风格,要说能体谅人性,恐怕不一定。另一个故事是,李绅最铺张的时候,一顿饭只吃了300多只鸡。他喜欢吃鸡舌头。这时,李绅离年轻时为人民请命的李绅太远了。
李绅当官后怎么了? 为什么课本后来没有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