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乱世中,随心所欲的生活真的不容易。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无法在混乱中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即使是有能力的人也经常忍不住。三国时期,虽然为许多人着迷,但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身在其中的人也未必那么幸福。想谈谈三国时期的一位牛人。他曾两次投敌。他的儿子为蜀汉和曹魏效力。然而,没有人指责他,他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个人,名叫黄权。
[img]354233[/img]
黄权,字公衡,原本是刘璋手下的高官。《三国志黄权传》记载:“少为郡吏,国牧刘章为主册”。众所周知,著名的杨秀也是曹操的主册。因此,可以想象,虽然官位不高,但地位一点也不低。从黄权在益州大事上为刘章进言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由于黄权性格刚正,喜欢直言不讳,在刘璋手下远不如张松、法正这些人受重用。
就这样,黄权不得不面对人生中第一次投敌。在益州强敌环绕、内部不稳定的情况下,刘章接受了张松和法正的建议,欢迎刘备进入四川。这时,黄权站出来反对刘章。《三国黄权传》详细记载了黄权反对迎接刘备入川的原因:左将军有骁名。如果你想以部曲遇见他,你会不满意。如果你想以客人的身份对待他,一个国家不能容忍第二个国家。若客人有泰山之安,则主要有累卵之危。但闭境,等待河清。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黄权的建议是完全合理和可预见的。如果刘璋听从他的建议,刘备夺取益州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然而,黄权远不如张松受到信任。刘章不仅没有采纳黄权的直言不讳,而且非常生气。他直接贬低黄权的官员,把黄权从自己身边支开。后来,在黄权料中,刘备反攻益州,成功成为益州的主人。随着刘章的投降,黄权不得不投降刘备。
在刘备手下,黄权首先被任命为“部分将军”。后来,他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参加了汉中战争。《三国志黄权传》评论汉中战争“破杜、朴胡、杀夏侯元”,可见黄权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刘章相比,刘备显然更贤惠。黄权有才华和伟大的成就。刘备奖励他的功行,“以权为治”。
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关羽失去荆州,黄权很快迎来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敌人。《三国志主传》记载,“孙权首先攻击关羽,东征,秋七月,然后英俊的军队攻击吴”。然而,许多国内部长不同意刘备攻击吴,包括刘备的直系将军赵云。黄权显然不同意这一点。然而,由于刘备的愤怒,黄权不得不采取妥协计划。
[img]354234[/img]
据《三国志黄权传》记载,黄权对刘说:“吴人猛战,又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顺后镇”。不幸的是,刘备不听,御驾亲征。此外,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将赵云留在江州,带着黄权随军出征,显示了刘备对黄权的重视。夷陵战争初期进展顺利,刘备深入吴国。为防止魏军断后,刘备专门派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防魏师”。
后来,刘备被鲁迅击败,前军几乎被摧毁,黄权也被刘备击败,撤退被打破,不得不面对第二个选择。《三国志黄权传》记载,“道路是孤立的,权力不能归还,所以率领下降到魏”。在死战、吴和魏的选择中,黄权选择了投降刘备的政治死敌魏国,这是黄权最后一次投降,从那时起就留在了魏国。
然而,留在魏国的黄权也被曹丕重用,官位亨通。后来,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孙权重新结盟,蜀汉和魏国成为唯一的死敌。此时,黄跟随黄的儿子黄勇也被魏国重用,成为魏国的大臣;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也被蜀汉重用。黄权的两个儿子,一个在蜀汉,另一个在曹魏,互相敌对。黄权也很无助。
[img]354235[/img]
黄权的生活不仅是幸福的生活,也是不幸的生活。两次投敌都是出于无奈。第二次投敌直接导致与亲人分离,留下了极大的遗憾。虽然投降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蜀汉和曹魏都没有批评黄权,黄权的忠诚在后人中得到了高度评价。
黄权两次投敌,儿子也为蜀汉和曹魏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