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352992[/img]
1402年7月,明成祖朱迪登基为皇帝,夺取侄子建文帝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建文帝的失败与错误的削藩政策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削藩就是一个大问题。到目前为止,只有汉武帝实施了最理想的“推恩令”效果。为什么建文帝不使用“推恩令”削藩?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发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平均分配给所有儿子。诸侯国越来越小,汉武帝趁机削弱势力,藩王逐渐瓦解,不再威胁朝廷。
建文帝不使用推恩令削藩,主要是因为汉朝的藩王与明朝的藩王完全不同。经过几代人的发展,西汉的藩王就像一个中国国家。这些藩王直接管理封地,只接受皇帝的控制。虽然经历了“七国之乱”,但汉武帝还是心有余悸,通过推恩令瓦解封地,达到削藩的目的。
明朝的藩王制度完全不同。朱元璋模仿春秋时期的“尊王闹夷”,让会打仗的儿子守卫边境。其实效果还不错。朱元璋曾经感慨:我北顾无忧!最糟糕的是,明朝的藩王既没有封地,也没有兵权。藩王需要皇帝的批准和当地将领的配合才能调兵。朱棣造反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张敏和谢贵,吞并他们的军队占领北京。
[img]352993[/img]
既然明朝的藩王没有封地,就没有办法推恩瓦解封地。那么明朝的藩王没有封地和军队,为什么建文帝要削藩呢?其实很简单。朱元璋可以指望儿子守卫边境,但建文帝会认为叔叔们可靠吗?此外,藩王和当地将军混在一起,会成为他们的直系部队吗?这将对皇权构成潜在威胁。虽然藩王没有谋反,但建文帝还是要削藩。
此外,推恩令实施缓慢。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一继位,就开始简单激烈地削藩。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相继被废除,其中周王仍是朱迪的同母兄弟。如果你使用推恩令,效果不会这么快!就连朱迪也是靠装疯卖傻才幸存下来的。
虽然推恩令效果不错,但也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推恩令把西汉所有的皇室子弟都送到了民间。因此,当王莽篡夺汉朝时,没有一位强大的王子捍卫刘姓皇室,这是汉武帝在实施推恩令时意想不到的。
当然,建文帝直接削藩,最终失败了。他听从了黄子澄“先易后难”的建议,认为朱迪“独力难支”的时候一定要乖乖就范。然而,建文帝没想到,当他向实力较弱的叔叔们开枪时,他给了朱迪时间和机会为叛乱和反击做准备。
建文帝的失败与削藩政策的错误密切相关 为什么他不适应推恩令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