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筷子事件是怎么回事。
汉景帝邀请首相周亚夫共进晚餐,在他面前放了一大块没有切好的肉和筷子。周亚夫不高兴,让主管拿筷子。汉景帝笑着说:“这么大的肉对你来说还不够吗?”周亚夫受到批评,脸红了,跪下来感谢他。汉景帝一说“起来”,周亚夫就站了起来,转身愤怒地冲走了。汉景帝不高兴地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帮助年轻的主人呢?”
(汉景帝)
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放筷子。这件事有什么神秘之处?我们再谈一会儿。先说说周亚夫是什么样的人。
周亚夫在战场上很有名。他一生中主要打了两场大战:一场是与匈奴作战,打败匈奴入侵;另一场是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平息“七国之乱”。这两场战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他们有多大的记录,而是其他的。
在第一场战争中,周亚夫以“细柳阅兵”而闻名。当中国皇帝去细柳阅兵时,周亚夫对中国皇帝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中国皇帝,即使是皇帝,也必须遵守军营的纪律。这震惊了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军队的纪律也很高。
古代名将对军事纪律要求很高。为了强调纪律,孙武杀死了吴王的两个妃子。但像周亚夫一样,他是唯一一个要求皇帝遵守军营纪律的人。
周亚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严格执行作战计划而闻名。叛军猛攻梁王,梁王让周亚夫去救援,但周亚夫没有去救援。周亚夫之所以不去救,是因为他以10万中央军打50万地方叛军。如果你直接去救,和叛军打消耗战,你肯定赢不了。他的策略是先断开叛军的粮道,然后用“示弱”的方法让叛军骄傲放松,最后设伏奇袭叛军。要想成功,就必须以梁王为棋子,让梁王坚持死守以拖敌。但这句话不能对梁王说,毕竟人是王,只能让梁王误解。最后证明这套组合连环拳非常有效,所以叛乱三个月就平定了。
[img]352800[/img]
(周亚夫)
周亚夫做的这两件事,虽然做得很好,但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为汉代江山国内外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也有一些隐忧:一是他让皇帝怀疑。虽然汉文帝称赞周亚夫,但如果军队甚至不把皇帝当回事,只听将军的话,一旦将军想造反,就太危险了。汉景帝将周亚夫从将军提起为宰相。明在提他,其实也是剥夺了他的兵权。二是他得罪了梁王等皇室成员,让周亚夫在政治上树敌,这也为他当宰相埋下了隐患。
当了宰相后,周亚夫显然不适应这个角色,他把军营里的那一套,严格用在朝堂上,讲规矩,讲纪律。汉景帝想废墟王子刘荣,他坚决反对;窦太后想封他的哥哥为侯,他坚决反对;汉景帝想赢得匈奴的分化,封五人为侯,他坚决反对。@ 汉景帝真的受不了,才有上面提到的事件,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
汉景帝想告诉周亚夫什么?
[img]352801[/img]
(汉朝大臣)
在我看来,汉景帝想告诉周亚夫,你今天有这么大的荣耀(一块大肉),是我们皇家给你的。既然你得到了这份荣耀,就要按照我们皇室的规矩去做。是的,传统的吃饭方式是用筷子切菜。但是当我是皇帝的时候,我不遵守这样的规则。我想让你这样吃,手里拿着。如果你听我的规矩,你就拿起来吃。最后,周亚夫不明白汉景帝打的哑谜,他只觉得汉景帝在羞辱他,@ 谢恩,站起来就走。
那么,为什么汉景帝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帮助年轻的主人呢?”这位年轻的主人刘彻是汉景帝立的,周亚夫反对。既然周亚夫反对,只按照规则工作的周亚夫肯定会不喜欢刘彻。当然,他不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
汉景帝决定不使用周亚夫或留住他。毕竟,他在军队里的威望太高了,所以他找到了一个理由(周亚夫的儿子买了500枚盾牌,将来准备在周亚夫的葬礼上使用)下狱。当周亚夫解释说“这些都是葬礼用的东西,不可能造反”时,廷尉居然说你要去阴间造反。这种荒谬的理由表明,廷尉理解汉景帝的心思,并决定周亚夫的罪行。周亚夫自杀了。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事实上,周亚夫做得一点也不错。后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唐宋都为他设庙。汉景帝破坏了规则。但是,在人治的皇权社会,周亚夫怎么可能有存在的空间呢?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汉景帝请大臣吃饭 为什么不给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