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堪比韩信、白起,明成祖朱迪肉眼不懂英雄,犯了大错。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北伐蒙古六次,后五次是他自己的御驾亲征,第一次由将军邱福统率领。
明太祖朱元璋打败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后,向北迁移,历史上被称为“北元”。朱元璋多次派兵北伐北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公元1388年,农历四月,明朝将军蓝玉在捕鱼海中击败北元。10月,北元的最后一位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被下属迅速地杀死。快地自称可汗,“大元”这个国号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传到第五代,鬼力赤篡位为可汗,自称“鞑靼”。蒙古从此一分为二,东为鞑靼,西为瓦拉,相互仇杀。
公元1406年,鞑靼权臣阿鲁台杀死鬼力赤,奉元朝宗室本雅失里为可汗,自居太师。
明成祖朱棣多次派人到鞑靼通好,第一次鞑靼根本不理,第二次鞑靼竟杀了朱棣的使者。
朱棣怒不可遏,决心大举征服鞑靼人。
公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派齐国公邱福为将军,王聪、火真为副,王忠、李远为将军,率领骑兵10万次伐鞑靼。
朱迪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军事指挥官。他带领燕军在绝对劣势下夺得王位。他经历过多次战斗,经验丰富。对于邱福北征,他已经制定了战略。
邱福出发前,朱迪告诉他:带兵打仗一定要小心。从开平到北,即使看不到敌人,也要时刻保持警惕,进退随机应变。不要太固执,即使这次没能打败对方,下次也可以回去。
朱迪的话赢得了军队的精髓。自古以来,对北方游牧民族最大的困难就是能够在广阔的草原和沙漠中找到敌人的痕迹。游牧民族生活在水和植物中,没有固定的地方,也没有建造城市,地形是一样的,明朝军队很容易迷路。如果敌人利用熟悉地形、干扰、粮食切割等战术安排,明朝军队很容易陷入危险。
@ 朱迪强调了两点:一是要小心,不要冒进去,防止被敌人攻击;二是保持足够的机动性,如果找不到敌人,回来,下次再去。
作为上级领导,朱棣对邱福非常关心。汉武帝北伐匈奴时,如果战败或失败,就会杀头。
霸道与王道并用,法术与仁政通行,朱棣不愧为永乐大帝。
如果按照这个作战计划执行,明军很有可能保持平静,争取胜利。朱迪已经尽力安排北伐鞑靼人,他应该放心。
但不知道为什么,朱迪总是有一丝担忧。邱福率军北上后,朱迪派了几组人提醒邱福:如果军队里有人说敌人脆弱,你应该小心,不要相信。
八月,邱福亲自带领1000多名先锋到达鲁朐河,遇到了分散的鞑靼骑兵。邱福进攻胜利,抓住了鞑靼的尚书。
邱福请他喝酒,问他:本雅失里在哪里?
尚书说:本雅失里听说你来了,向北逃走了,现在在这里向北30英里。
邱福大喜,喊道:我们赶紧赶上去抓他吧!
邱福的兴奋是有道理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场战争的困难在于如何找到敌人。现在困难已经被克服了。过去,虽然汉代的老兵李光擅长军队,但他每次都找不到匈奴军队。虽然魏青和霍去病很年轻,但他们总能找到匈奴的踪迹。因此,李光也被称为“奇迹”。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的生活并不好。
邱福认为命运对自己太好了,著名的将军李光一生都没有机会见面,让自己见面。
[img]352308[/img]
他不耐烦了,不等后面的军队会合,准备带领下属只有1000多名骑兵去抓本雅失里。
将军们提出反对:还是等大军集合,派侦察兵查明虚实再进攻吧。
邱福不听。
在曹操北伐乌桓的白狼山之战中,我详细讲解了一种游牧民族作战的经典战术:轻骑突袭。按照这个战术,邱福的想法恰到好处。
有句话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有句话叫“兵贵神速”。如果你慢慢聚在一起再调查,敌人早就跑了。英雄和凡人往往在这个想法之间。
但是英雄和傻瓜也常常在一念之间。
兵法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两面性。例如,赵奢在与之战中使用了居高临下的战术,这已经成为经典,而马苏使用相同的方法却成了笑话。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而不是生搬硬套。最后,检验战术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是是否赢。
不幸的是,邱福这次是一个负面案例。这个所谓的“尚书”是鞑靼人故意留在这里传播虚假的军事情况。本雅可能离北方不远,但绝对不是逃跑,而是等待。
邱福用这个尚书当导游,一路北上。邱福连续追了两天,路上不断遇到零散的鞑靼骑兵,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这种情况加强了邱福追击的决心,敌人正在崩溃和逃跑!
这时,参军李元提醒邱福:你太相信将军了。这位尚书很可能是敌人的间谍。他们比我们弱,正在深入诱导敌人。如果他们再次贸然前进,恐怕会很糟糕。
然后,李远说:但我们现在不能退后了。如果敌人来掩杀,我们就结束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当场驻扎,修建营地,设置防御,然后大张旗鼓,迷惑敌人,晚上点火把,这样敌人就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主力到达后,我们将全面进攻,万无一失。即使我们不能战斗,我们也可以撤退。你怎么能忘记皇帝早就告诉你的事?
看了李远的军事意见,我很惊讶。这个人从料敌到应变都是无奈之举。如果我们可以看到敌人只是一个聪明将军的眼光,那么李远对已经孤军深入的明军的战术安排就可以称之为名将风范。
坚守待援,以求万全;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李远所表现出的军事战略远高于邱福。
明军副将王聪也苦劝邱福不要贸然前进。
邱福一点也不听,声色俱锐地说:谁敢违命,斩!
官大一级压死人。
将军和士兵只能服从,继续前进,许多士兵边走边哭。
8月15日,明军终于找到了鞑靼军队。与邱福想象的完全不同,鞑靼军队整洁,士气高涨,不像一路逃到这里。
是的,鞑靼军队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明军人少,根本不是对手,被鞑靼军队包围着猛攻。
明军副将军王聪死了。参军的李元率领500多名骑兵突破,杀死了数百人,最终失去了前蹄,被俘。明军将军邱福也被活捉。鞑靼人杀死了邱福和李元,然后继续前进,与明军的后续部队作战。
史书上没有详细记录这场战争的剩余部分,只是解释了最终的结果——“没有军队”。也就是说,整个军队都被摧毁了。明军的五名将军都死于这场战争。
得知这一消息后,明成祖朱棣非常生气。他后悔没有选择正确的将军。这场战争也让朱棣对其他将军失去了信心。将来,朱棣每次征服蒙古,都是一名皇家驾驶员。
邱福有多厉害?可与韩信、白起相媲美,朱棣肉眼不识英雄,犯了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