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官员可以被称为好官员?在普通人看来,那些勤奋、热爱人民、诚实、无私的人必须被称为好官员。他们整天喝酒,什么也不做。然而,汉初有一位宰相,他是一个无所作为、只喝酒和取乐的人,但他的名声很好,人们对他赞不绝口。为什么?
丞相叫曹参,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曾是跟随刘邦打下西汉天下的大功臣,战功卓著,战绩斐然。
反秦斗楚后,刘邦成功坐上帝位,然后根据功劳将爵位官职分配给各功臣。其中,萧何是第一功,曹参次之,一个是相,一个是将军,看似和谐,但差距很深,大致是分功不均造成的。
然而,后人对这一说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小何和曹参是故意的。他们早年是搭档,友谊很好。后来,他们的不和很可能是为了让刘邦放心,避免他们的怀疑。
[img]351892[/img]
曹参曾任齐国相国。在为相期间,他深刻理解治民之道,特别邀请精通黄老之学的老前辈盖公协助,让久经动乱的齐国人民过上稳定的生活。大家都很感激他,称赞他是贤相。
曹参除了担任诸侯国丞相外,还担任过汉相。汉惠帝刚登基两年,前汉相萧何病逝。临终前,他向汉惠帝推荐了他快乐的敌人曹参。汉惠帝对萧何非常信服,立即命人邀请曹参担任汉相。
[img]351893[/img]
根据汉惠帝的想法,所有能得到小何推荐的人都应该是有才华、有学问的人。然而,不久之后,他发现新任命的汉相曹参实际上是一个店主。国家政策几乎没有变化,基本上遵循了小何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曹参整天在家里喝酒,甚至和下属一起喝酒。他看起来不像一个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好官员。
汉惠帝对此有些不满,可能是因为他认为曹参不值得称赞。然而,考虑到他也是一个国家的阶段,是小何重视的人,很难直接反驳他的脸,他暗中指示曹参的儿子说服他。
曹参的儿子觉得汉惠帝说的有道理,就跑回家劝父亲,被曹参胖打了一顿。他心里委屈,只好把真相还给汉惠帝。汉惠帝见旁敲侧击无效,只能自己出马。
曹参得知汉惠帝的想法后,没有解释太多。他只问了两个问题。汉惠帝比先帝强谁?谁比萧何好?汉惠帝不明@ 自然谦虚不如先帝。说实话,曹参不如萧何。曹参一听,就直言不讳地说,两位有能力的人制定的法律政策是我等不及的人能改变的吗?一句话,汉惠帝哑口无言。
这件事后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萧规曹随”这个词也随之而来。
作为宰相,曹参每天都在喝酒和玩耍 为什么人们对他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