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以后,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相继出现,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到处都是长戈和刀兵,人们遭受了战争的流离。直到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健建立了大隋朝,彻底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争纠纷。万里江山回归统一,久违的太平景象重现了世界。
[img]351761[/img]
隋文帝被认为是历代皇帝中德才兼备的贤明之君之一。他在位期间,勤政忧劳,珍惜民力,外击强寇内修政理,最终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和平盛世。唐朝著名大臣魏征在隋书中高度评价隋文帝,称赞他“勤俭持家,平兵守法”,使“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乐,20年来世界无事可做”。魏征一直以他的诚实和坦率而闻名。他不屑于奉承主人李世民。当然,他不会为一个死去的皇帝赞美。这些赞扬不会被夸大或伪造。由此可见隋文帝的能力和贤明。
但隋朝确定皇位继承人时,却闹出了大乱子。由于隋文帝的遗嘱被改变了一个词,大隋朝成为了38年的短命王朝。在封建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皇位继承人的确定都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王位只有一个,但龙子龙孙往往有很多悲剧,导致父子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反目成仇。几乎每个朝代都在上演。隋文帝杨坚是个精细人,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重演,别开生面地想了一个“奇招”。
[img]351762[/img]
杨光知道父皇素性简约,不奢华,于是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清心寡欲的道德君子。每当隋文帝想要幸运的晋王府,“广悉屏藏美姬在别室,只留下老丑”,杨光就藏了很多年轻漂亮的妾,只留下两个又老又丑的侍者。他命人将描金绣玉的屏幕窗帘全部拆下,换成粗布制品。还在明处放了一些破旧的乐器,“故绝乐器之弦,不让尘埃吹走”,故意把弦弄断,上面还有一层灰尘。隋文帝看在眼里,对杨光很满意。隋文帝一世英明,万万没想到,他正在一步步陷入杨光设置的陷阱。
不仅如此,所有皇帝身边的侍从都来做事,杨光和妻子一定要“迎门接引,为了设美食,申请厚礼”,好吃好喝好招待,离开后送礼包。侍从们回来后,自然在皇帝面前给了杨光一个全满分的好评,“全称其仁孝”。杨光完全理解了他的父亲。他知道父亲怕妻子,所以他也各方面取悦母亲的独孤皇后,并抓住机会诬陷王子杨勇的“各种坏事”,使独孤皇后“决心浪费勇气”。
独孤皇后在隋朝地位崇高,被称为隋文帝的“二圣”。当她有了废除太子杨勇的心时,杨光的目标是永远不会离开十。根据隋朝的一本书,“实际上废除了太子,建立了晋王光,都是后来的谋划”。开皇十二年,太子杨勇被废除,杨光如愿以偿地取代,备位东宫,成为隋朝的继承人。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杨光即将登上王位的最后一刻,却一不小心露出了狐狸尾巴。仁寿四年,隋文帝在仁寿宫病重,隋朝第一次皇权交接迫在眉睫。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杨光的心腹杨素在宫中侍奉。杨光和各位王子,为了避嫌,非奉旨不得入内。杨光做贼心虚,总担心最后一刻出事,就派人偷偷告诉杨素,让他刺探情况。杨素写了一封回书,派了一个侍从给杨光。结果这封信转了几只手,误送隋文帝。隋文帝知道王子在做小动作,非常生气。隋文帝更生气的事还在后面。
[img]351763[/img]
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在后宫最受欢迎。那天,她出去换衣服,“被王子逼着”。原本是个好色之徒的杨光,早就对她垂涎三尺,以为父亲和皇帝即将死亡,一时情不自禁,对宣华夫人动手动脚。宣华夫人挣脱后,羞愧而愤怒,跑到隋文帝面前,坚定地告诉了杨光。
毕竟隋文帝不是昏庸之主。一天之内,太子杨光的两件丑事让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被杨光蒙蔽了双眼。前太子杨勇是无辜的。隋文帝决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废除杨光,让杨勇成为继任皇帝。据《资治通鉴》记载,已到弥留之际的隋文帝,对周围的大臣刘述、元岩二人说:“召我儿。两人以为是召太子杨广入宫继位,隋文帝又说了最后两个字:“勇也!两人突然意识到,赶到内阁按遗嘱起草诏书,准备召杨勇入宫继位。
谁知道早就在一旁窥视的权臣杨素早就有了防备,一见情况发生变化,立即派兵扣押刘述和元岩,“称高祖之诏”,将遗嘱中的“勇”字改为“广”字,召杨光入宫。杨光迅速带领人马入宫,派兵包围隋文帝宿舍,隔离内外。没有人知道张衡在里面做了什么。反正“俄罗斯崩溃了”,杨光如愿以偿成为皇帝。他的大哥杨勇再次错过了王位,被杨光无情地吊死。
每个人都熟悉后面的事情。杨迪皇帝杨光的表演说他是一个太笼统的昏君。准确地说,他是一个非常快乐和渴望成功的暴君。事实证明,杨迪皇帝仍然有远见和能力,仅仅挖掘大运河就足以证明。然而,他太不耐烦了。不顾隋朝天下初定、国力不充、民心厌战的实际情况,他一意孤行,多年用兵开辟疆土,大兴土木工程。他迫不及待地想把几代人才能做的大事都掌握在手中,最终造成了世界的混乱和沸腾,使隋朝在38年内就死了。
如果隋文帝的遗嘱没有改变这个词,让杨勇成为现任皇帝,隋朝将永远不会是一个38年的短命王朝。《资治通鉴》记载:“勇敢宽厚”,宽仁厚厚,能力和心计远不如杨光。以他的性格,他成了皇帝,永远不会像杨光那样大吵大闹,四处折腾。往好的说,是守成之君,往坏的说,最多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再坏也不会到亡国的地步。无所作为有时不一定是坏事,当时大隋正处于立国之初,民力未苏,正需要休养生息。杨迪皇帝如果北击高句丽,东开大运河,让百姓陷入水火,不少次三次发倾国之兵,怎么会造成灭国之灾呢?
[img]351764[/img]
隋唐时期,著名大臣李刚以道德文章闻名于世。他曾担任隋朝杨勇和唐朝李建成王子的老师。他曾评论杨勇说:“器不上品,性是普通人。如果他得到聪明人的指导,他可以继承皇帝。”。堪称一语中的,恰当的分数。虽然杨勇的资质平庸,但只要他得到帮助,成为一个聪明的国王是没有问题的。不幸的是,杨勇太慷慨了,甚至没有必要的自卫能力和预防心理。最后,他错过了王位,死于死亡,使隋朝成为一个短暂的王朝。
隋文帝到底做了什么? 隋朝灭亡为何与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