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绣未央》中,吴建豪饰演的南安王拓跋余,作为《锦绣未央》中的反面男一号,不仅性格阴郁,而且手段毒辣。为了最终继承北魏王朝的王位,他煞费苦心。在剧末临近时,这位进攻心计的王子终于摸到了皇帝的宝座。但也在主角李未央(唐嫣饰演)和拓跋浚(罗晋饰演)的共同攻击下,失败而亡。但事实上,在历史上,这位南安王能够短暂继位,并非靠自己的权谋。在整个事件中,他只是一个提线木偶。而且,让南安王拓跋下台而死的不是李未央和拓跋浚,而是别人!
[img]351569[/img]
历史上,吴建豪饰演的南安王拓跋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涛的儿子。景穆帝拓跋异母弟,母鹿左昭仪,南北朝北魏第四位皇帝,公元452年2月至452年10月,共232天。太平真君三年,即公元442年被封为吴王,公元451被改封为南安王。太武帝拓跋韬似乎渴望在南方稳定下来。刘宋王朝多次与北魏发生战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说,刘宋王朝虽然偏安一角,但一直在努力恢复祖国北方的领土,这是北宋王朝无法比拟的。拓跋余在历史上没有做出任何积极的贡献,但他做了很多坏事,也没有剧中那么阴险狡猾。他是权谋大师。拓跋余已经错过了王位,但历史也有脱轨的一天,拓跋余就是其中的侥幸获胜者。自从大宦官宗爱杀死拓跋韬以来,北魏大臣就分为两派,谁应该成为皇帝。这些大臣也很搞笑。杀死太武帝拓跋涛的真正凶手宗爱在逍遥法外。没有人为太武帝拓跋涛报仇,而是忙于如何为自己的学校争夺王位!其中,兰延和他认为东平王拓跋翰应该是皇帝。原因是拓跋晃的儿子拓跋军(拓跋军)还年轻,打算立太武帝第三子东平王拓跋翰为帝。于是,他征召秦王拓跋翰入宫,把他放在一个秘密的房间里。另一派以薛提为首,认为拓跋浚是自己的继承人,不应废墟,应当选为皇位继承人。就在这个时候,大宦官宗爱听到了这个消息。宗爱认为自己得罪了太子,与东平王拓跋翰关系不好。拓跋浚和拓跋翰的一个叔侄登基对他们不利,于是他们杀死了东平王拓跋翰和支持东平王拓跋翰的大臣,并将与他们关系良好的南安王拓跋立为皇帝。
[img]351570[/img]
不得不说,东平王拓跋翰死得太冤了,但在权力的游戏中,又有什么公平正义呢?南安王拓跋余登上帝位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授予宗爱为大司马、将军、太师、都督中外军事,兼任中国秘书、冯毅王,开始挥霍国库,赏群臣,国库被拓跋余挥霍。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一是拓跋余认为自己的王位来源不正确,大肆奖励;二是拓跋余皇帝没有德能,控制不了大臣,只好想出花钱买安心。若未登上帝位,拓跋余可以这样做,大肆赏赐,收大臣之心为自己所用。然而,成为皇帝后,他仍然这样做。据估计,皇帝很快就成为了皇帝,他没有多少能力。前有西晋司马伦狗尾貂,后有南北朝南安王拓跋了一个月就把国库封赏挥霍一空,两者都没有好下场。此外,南安王拓跋涉纵情,喜欢喝酒打猎,边境紧急也不知道派兵增援。不得不说,北魏太武帝拓跋桢的儿子可谓是丢了拓跋家族的脸。大宦官宗爱支持南安王拓跋余登上帝位后,也有点傲慢,开始随便传唤大臣。当然,这些大臣并不高兴。谁愿意被太监传唤?鄙视不如自己的人或有身体缺陷的人是人的天性。这些大臣也开始在拓跋余耳边吹“枕边风”,拓跋余听大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这可不可思议!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有野心,谁能保证大太监会不会磨刀霍霍,哪天不注意就像杀死太武帝拓跋桢一样,杀死自己?于是准备削夺宗爱的权力。不幸的是,技术不如人,宗爱先下手为强,杀死了拓跋余。因此,在位232天的北魏隐王拓跋余如此“香消玉死”。
事实上,拓跋余太焦虑,没有智慧。如果他能忍受,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据说历史上的南安王拓跋余并不像吴建豪在《美丽未央》中扮演的那样努力工作。他是一位权力大师。
揭秘:南安王拓跋余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