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本来想取代西魏,自己当皇帝,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就突然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他把年轻的儿子托付给了40多岁的侄子宇文护。在得到大多数将军的支持后,宇文护迫使西魏皇帝禅宗给宇文泰15岁的儿子宇文觉。
[img]351174[/img]
可以合理地说,西魏皇帝的地位给了宇文觉,宇文觉一定是皇帝。事实上,在南北朝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它的首都不敢被称为皇帝,而是被称为“天王”。宇文觉实际上只是一个天王,不敢被称为皇帝。就像许多起义军领导人一样,他们实际上类似于皇帝,无论是自称将军还是皇帝,但原因是他们不敢成为皇帝,毕竟,他们不是真正的皇帝。
皇帝的舆论效应要强得多,这不仅可能吸引强大的反对力量,而且可以建立更权威的声誉。宇文死后,宇文玉继位了。公元559年,国内形势可能相对稳定,宇文玉正式被称为皇帝,因为他认为国王的威望不足以阻止世界。换句话说,宇文觉一生都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难怪宇文觉。宇文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北周国的开国君主。他最大的优势是他是宇文泰的长子。当宇文护想找个人当皇帝时,他的第一选择自然是长子。因此,宇文觉成为了当年15岁的最年轻的开国君主。
宇文觉成为天王后,开始封官。李碧(隋唐李密的曾祖)是太师,赵贵是太傅,大冢宰,独孤信是太保,宇文护是大司马。不久,赵贵反对宇文护被杀,独孤信被迫自杀。今年,宇文护被任命为大冢宰,大司马由贺兰祥接任。贺兰祥将在随后的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毕竟宇文觉比宇文护小30岁,年轻气盛,不够重,史书上写着“性刚果”。宇文觉得不习惯表哥宇文护的专权,一心杀了宇文护。那时,宇文觉身边有李植和孙恒这两个人,他们联系了一些臣子,设计要杀宇文护。他们觉得力量不够,于是又找了一个叫张光洛的人合谋。张光洛一听,立即向宇文护报告。宇文护大概是觉得这些人起不了什么大风暴,只是把皇帝身边的李植、孙恒调到当地工作,并对天王宇文觉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最亲密的是兄弟。如果兄弟之间没有信任,还能信任谁?天王,你还年轻。如果我的权力落在奸臣手里,那对陛下会相当不利,宇文家的世界也会失去。
[img]351175[/img]
于文觉并没有因此停止行动,没有李植、孙恒,还有其他人,比如乙弗凤。乙弗凤设计了宇文觉的宴会,邀请宇文护到宴会上杀死宇文护。张光洛又向宇文护通报了此事。宇文护召集大司马贺兰祥等人讨论应对策略。贺兰祥是宇文泰的侄子,也是宇文觉的表弟。贺兰祥建议废除宇文觉。战略确定后,宇文护让人们撤离宫殿内的禁军。看到这种情况,宇文觉心里恐慌,于是让身边的宫女们拿起武器自卫,但这无济于事。最终还是逃不掉被废杀的命运,在位不到一年。
宇文觉在历史上没有当过皇帝?他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