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司马丕是怎么死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收集各种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用双钩描写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刻在石板或木板上,然后打印装订成帖子。《淳化阁帖》共10卷,包括中国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部作品,被后人誉为中国法帖冠军和“丛帖祖先”。其中,第一卷包括汉章帝至唐朝19位皇帝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的《墓次帖》、康帝司马岳的《陆女郎帖》、司马丕《中书帖》等哀帝。
司马丕(341-365年)是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晋康帝司马岳的侄子,晋穆帝司马丹的兄弟。
司马丕出生于咸康七年(341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司马衍去世了。咸康八年(342年),司马丕被授予郎邪王称号。晋成帝去世后,司马丕本应登基,但中书令于冰以司马丕年轻为由反对,因为他担心登基后会失去权力,所以司马丕的叔叔晋康帝司马岳登基改元建元。
皇帝的位置让叔叔坐着,他不得不做一些象征性的闲置工作,永和元年(345年),崇拜散骑。永和12年(356年),加拿大中国将军。晋升三年(359年),担任一名将军。事实上,这是一些虚荣心,他不能带领军队战斗,杀死敌人。
五年(361年)5月,19岁的晋穆帝司马丹去世,皇帝没有儿子。皇太后楚蒜子说司马丕应该登基为皇帝。他是皇室正统,现在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皇帝了。于是司马丕登基当皇帝,皇帝的位置转了一圈,交回了屁股。
“男人汉大丈夫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愿遗臭万年。”历史上说这句话的名人是桓温。
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一个符子),乔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乔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后,宣城石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的许可。他因追溯河流而灭亡成为汉政权而出名。他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独揽朝政十余年后,他操纵废立,故意夺取帝位。最后,他的名声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受损。由于朝鲜国王的感谢,他没能得到他想要的。
桓温晚年强迫朝廷加其九锡,但由于谢安等人的借口,他推迟了,直到死亡。死后,他的头衔是宣武。他的儿子桓玄成立桓楚后,追求“宣武皇帝”。
[img]351156[/img]
以下是桓温前半生的辉煌经历:
15岁时,父亲被杀,立誓要报仇雪恨,重振家业;
19岁时,桓温假扮吊客,混入敌人丧礼,手刃其三子,以此闻名于世,并被皇室招为徐,作为政治新星步入仕途;
33岁时是晋康帝司马岳时期。为了削弱在荆州传承了两代的余氏,司马玉不允许父亲继承,任命桓温镇荆州,都督西部六州;
[img]351157[/img]
41岁时,晋穆帝司马丹在位时,司马玉命令尹浩率领北伐,希望他能建立功绩,制衡桓温。不知道连续大败,朝野共愤。司马玉强迫桓温罢免殷浩。桓温从此夺取了朝中内外的权力。
52岁时,晋哀帝司马丕在位,桓温主持“庚戌土断”,打击士族豪强,大大增强国力。
如果桓温的生命到此结束,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声誉将达到更高的水平。不幸的是,他仍然活着,所以他晚年被迫废除皇帝的故事出现了,所以他生病了,被骂了。
桓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许多人比他自己更出名:
他出生在一个士族,但他鄙视清流。每次读《高士传》,他都会放弃自己的书;他谴责家庭高门造成的“中国陆沉”的无能,并嘲笑他们是一群“刘景升之牛”的废物。他叹了口气,“我不是老兵。我怎么能坐得很高?”
他的谋主是“入幕之宾”的习超;妻子对情敌“我见犹怜,更别说老奴了”;就连他的主薄也善于辨别美酒,管好酒叫“青州从事”,劣酒叫“平原督邮”。
在行军的路上,他同情因思子“肝肠寸断”的母猴,惩罚捕猴士兵;看到前几年自己种的柳树,他叹了口气,“树就是这样,人怎么能堪”,甚至哭了起来;
他是世界著名的孝子。他为父亲报仇,枕戈哭了三年血。他解决了自己的权威,为母亲埋葬了他。然而,他在绝壁天空中高呼“如果你是忠臣,你就不应该是孝子”;
[img]351158[/img]
@ 他终于喊出了中国历史上的那句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也不能复遗臭万载邪!
像桓温这样的大臣掌权,晋哀帝司马丕就像一个傀儡。他没有心思关注朝鲜的政治事务。司马丕一直喜欢长生不老的艺术。根据道士传授的长生不老法,他断谷服药。服侍中的高塔建议说:“这不是一件好事。陛下不应该这么做。”哀帝不听。结果,服药后,他病得躺在床上,不能听政治。桓温和其他大臣讨论后,邀请崇德太后褚蒜子参加政治活动。
兴宁三年(365年)正月一日,王穆之皇后去世。同月,司马丕因服药过多死于西堂,25岁。埋在安平陵。司马丕死后,他的头衔是悲哀的,他和王后一起埋在安平陵。
在中国历史上,大约有10位皇帝直接服用长生不死的药物而死,司马丕是第一位哀悼皇帝。司马丕没有后代。他死后,皇太后楚大蒜发布了一项法令,司马丕的弟弟郎邪王司马奕继承了皇位。
历史上第一个死于长生不老药的皇帝——司马丕,晋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