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可能是现在人们常用的形容词。他指的是一个人的无能,总是给父亲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实上,在古代,坑爹有很多东西。例如,我们今天说的是古代坑爹的典范。西晋时期,有一个叫司马道子的大臣,他趁皇帝昏庸,一步一步地把朝野大权揽罗在自己手里。而他的儿子,意气风发的司马元显还不到20岁,看到家里人满为患,阿谀奉承的小人川流不息,让司马元显得忘乎乎。司马元显为了表达自己的尊重地位,迫使文武大臣三次,见到他都要行敬礼。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司马元显不顾国家财政的困境,挖空心思榨取民脂,使自己在外的排场远远超过皇宫里的晋安帝。另一方面,它的司马道子在家门前显得很冷,即使是在地上啄食的麻雀也不会受到长时间的干扰。
[img]350640[/img]
司马元的傲慢和奢侈迅速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反抗。江州刺史桓玄也借此机会扩大力量,等待进取的机会控制首都的权力。桓玄是已故司马桓温的儿子,5岁时继承了父亲南郡宣武公的头衔。长大后,桓玄很自负,经常把自己当成名门望族。只是因为他父亲晚年有谋反篡位的迹象,他从来没有被朝廷重用过,所以他很沮丧。但桓玄的心,却从未安定下来,一直不想扩大地盘,壮大势力。
隆安二年(398),桓玄看到王恭前去征服司马尚之和王愉,借此机会出兵,直接捣毁了王愉的阵营(今江西九江)。王愉仓皇中逃到临川,最后被桓玄生擒。看到军队要打京城建康,不想这次军事行动的“盟主”王恭被部将刘牢之杀死,桓玄权衡利益,只能选择退役。不久,桓玄与南郡相杨泉期、广州刺史殷仲堪结盟,防止朝廷出兵攻击。桓玄被推为盟主,立刻表现出傲慢霸道的本性,引起殷仲堪、杨泉期的不满。双方立即发生内斗,桓玄亲自消灭了两名盟友,独占长江中游地区。
桓玄占据了东晋三分之二的领土,篡位夺权的野心极度膨胀。他趾高气扬地给司马道子写了一封信,指责司马道子的各种罪行,这意味着出兵声讨。司马道子看后魂飞魄散,赶紧找儿子司马元显商量对策。说起桓玄,司马道子心里也有些紧张。这时,臣僚张法顺说:“桓玄刚得了荆州,还没有站稳脚跟,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派大军征讨,消灭桓玄指日可待。司马元显遂派张法顺到京口见镇北将军刘牢之,试图说服他出兵征服桓玄。但刘牢之却摆出了很多困难,让张法顺摸了摸鼻子灰。张法顺很生气,回来告诉司马元显,刘牢之有叛逆之心,要求召回建康杀死刘牢之。司马元知道只有刘牢之有实力与桓玄抗衡,拒绝了张法顺的建议。司马元显立即对军队进行了整肃,准备亲自率领军队征服桓玄。
元兴元年(402)正月,司马元显打着晋安帝的幌子,自命为将军,征服大都督,摆出要出兵征服桓玄的姿态。桓玄得知后立即带兵南下,浩浩荡荡地杀到建康城,此时司马元显还窝在家里没有动身。起初,桓玄心里嘀咕着,生怕一路上遇到顽强的阻击,总有撤军的念头。然而,军队已经过了旬阳(今江西九江),没有看到朝廷军队的影子。他忍不住高兴,命令军队全速前进。
三月三日,只遭遇零星抵抗的桓玄已领军建康城下。司马元听到这个消息,想组织军队占领皇宫进行抵抗。最后,聚在一起的士兵们听说桓玄已经打破了建康城,立即分散了鸟兽。司马元显然欲哭无泪,急忙跑到父亲司马道子家,一路跟着他的只有臣僚张法顺。看到司马道子,司马元抱着头痛哭,夹杂着外面的喊杀声,直接问父亲该怎么办。司马道子无言以对地拥抱了儿子。不一会儿,桓玄把司马元显从司马道子身边拉开,五花大绑在战船桅杆上示众,然后处死。司马道子跟着儿子司马元显,喝了桓玄以晋安帝的名义赠送的一杯毒酒,结束了生命。
司马元显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逼桓玄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