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战役中击败袁绍后,北方再也没有敌人了。经过几次战争,曹操基本上控制了北方势力。除了西凉的马腾韩遂,汉中的张鲁也有些麻烦。没有人能阻止曹操在北方称霸。但众所周知,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绝不甘心只在北方称孤,他的最终目标必然是趁势统一全国。只是当时北方还不稳定,曹操还需要时间来安抚地方势力,理清朝中错综复杂的势力。
[img]350242[/img]
孙权打败陈祖,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拔掉了阻碍江东势力发展的眼中钉。曹操再也等不及了,曹操怕孙权趁机攻下荆州。这样,孙权就占据了整个长江的危险,曹操统一全国将变得非常困难。曹操选择了南征,因为他的内部不够稳定。但曹操并不满意,而是在赤壁栽了跟头,大败而归。只占荆州北部的南阳县,曹操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计划就破灭了。
而且这场战斗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两人在赤壁之战中成名,一个是周瑜,另一个是诸葛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为儒家辩护,借东风、草船借箭等,使他足智多谋。但在真实的历史上,30出头的周瑜带领数万军队击败了近20万曹操大军,此后名声大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由此可见,周瑜并不比历史上任何著名的将军都弱。
但无论是浪漫还是历史记录,他们都忽略了一个人,他就是鲁肃。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一个愤怒的包,两端都让他难堪。但在真实的历史上,鲁肃是一个具有巨大战略愿景的人才。当时,鲁肃说服了孙权联合会的刘抗曹,并促进了孙刘联盟。
[img]350243[/img]
鲁肃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尤其是他的战略眼光非常准确。鲁肃投奔孙权时,为孙权提供了战略部署,精彩程度不亚于隆中对,而且比它早。孙权后来的行动以此为标准。鲁肃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曹操目前实力雄厚,不是一个人能抗拒的。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孙权投靠曹操,不战而降。一是孙刘各自为战。最后一个是两国联盟共同抵抗曹操。
鲁肃一生都在为孙刘联盟奔跑。鲁肃去世后,孙刘联盟立即破灭。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死亡。此后还引发了夷陵之战,这使得原本受伤的蜀国更加雪上加霜。最后,刘备死于白帝城,给诸葛亮留下了烂摊子。即使诸葛亮再厉害,也无法回天。此时的情况已不可挽回,诸葛亮也不可能像之前隆中想象的那样,荆州和汉中同时进攻中原。此外,夷陵之战已经失去了蜀国的大部分精英,更是让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看来鲁肃一死,三国的结局就注定了。当时最理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孙刘联合起来,打败占领北方的强大曹魏。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被证明了这一点。南方很难打败北方政权。但鲁肃死后,孙刘各自的利益不愿意共存。那么各自为政的孙刘,就无法逃脱灭亡的结局。
鲁肃一死,为什么三国的结局已经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