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在当时应该被称为奇才,为什么最终会导致杀人之祸?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钟会(225~264)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将领。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出身名门,父钟友位三公,魏齐王芳正年(240~248)秘书郎迁中书侍郎。正元二年(255),无丘节俭混乱,钟会从将军司马师东征,迁黄门侍郎,甘露二年(257),督促扬州诸葛生日,从将军司马昭讨之,被委以腹心之任,出谋划策,时人比张亮,参与朝廷重大决策。
[img]349410[/img]
事实上,钟会的失败并不果断,司马昭在成都的亲信很快就被消除了。他们散布了对钟会不利的言论,动摇了魏军的军心,煽动了士兵们对钟会的敌意。@ 钟辉听从了顾问的建议,没有完全切断将军与城外军队的联系,这也是他的一个重要错误。钟辉不仅对姜伟很好,而且听从了姜伟的计划,这不利于他赢得曹军士兵的信任。
钟会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午睡的钟友被吵吵闹闹的声音吵醒了。他偷偷看到他的两个小儿子在偷他的酒。按照当时的礼仪,喝酒前要行礼。
钟友看到他的大儿子钟玉礼后喝酒,而小儿子钟辉却没那么多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脖子喝酒。钟辉回答说:“我做的是偷偷摸摸的事。我还说什么礼物!”
当时,钟会应该被称为天才。他在一个著名的学者家庭长大。他从小就很有才华。从皇帝到大臣,他都非常欣赏他。他曾被司马师称赞为“王佐天才”。他出官后的经历也非常引人注目:他曾两次参与平定淮南叛乱,并在平反过程中多次出谋划策。他被比作西汉的谋士张良,这引起了很多关注;帮助司马昭粉碎了魏帝曹尚的夺权企图,成功成为司马氏的知己
司马昭天生多疑。当钟会占据绝对优势,胜利毫无悬念时,派卫杜监督军队是不正常的。由此可见,司马昭已经开始提防钟会,他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钟辉确实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但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研究造诣确实赶不上司马昭来的成熟。他经常把文人傲慢的气质带到身上,最终导致了杀人的灾难。姜维看着他的策略不如邓艾,肆意煽动利用他割据一方对抗司马昭。
[img]349411[/img]
至于杀季康,钟会实际上崇拜大作家季康。我曾经偷偷把我的诗集扔进季康家的院子里。我希望季康能看到它并给予评价,然后迅速逃跑。感觉好像暗恋季康。然后钟会当大官后特意去找季康,季康没看他一眼,问:你来干什么?钟会的回答也很经典:见所见而来。之后钟会因为爱生恨,在司马昭耳边不停地说季康的坏话,最后季康死于非命。
钟会是怎么让自己惹上麻烦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