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中期著名将军。17岁时,他带领800名小骑兵深入沙漠,打破匈奴骑兵。然后两次参加河西战役,都打破了匈奴,直接去了祁连山。后来,他在漠北战役中大获成功。
匈奴位于漠北,住所不确定。如果你想打败他们,你必须先找到他们。然而,就连“但让龙城飞行,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将军李光也被漠北弄得头晕目眩。为什么霍去病能在没有GPS的情况下准确打击匈奴?
一、青胜于蓝而不是蓝
众所周知,霍去病是将军卫青的侄子,他的成功与卫青密不可分。魏青也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一生战功累累,深受汉武帝喜爱。据统计,他出兵匈奴七次,俘获杀敌5万多人,同单打一次,收复河南失地。在叔叔的影响下,霍去病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而且相当有军事天赋。作为一个叔叔,我必须经常向侄子传授经验。凭借卫青多年击败匈奴的经验,他对漠北的地形、天气和匈奴人的习惯并不了如指掌,但他也很熟悉。这样,霍去病的北征之路就很顺利了,甚至后来他在杀敌数量上比卫青多了一倍,真的是蓝胜于蓝。
[img]347507[/img]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自我研究
霍去病为了更好地攻击敌人,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匈奴的生活习惯。终于得知匈奴人“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但也各有分地。也就是说,匈奴人虽然是游牧民族,但他们的迁徙有迹可循。因为放牧和生存离不开水,漠北河流很少,找到他们的住所也没那么难。当然,霍去病能找到匈奴军队,除了早期的大量查询和研究外,还在于他善于观察,能从细微的线索中看到敌人的动态。此外,他做事果断,只要推测合理,就立即做出判断。
2、为我所用
霍去病善于用人,不仅利用赵破奴、路博德等熟悉匈奴的有能之士,还利用被俘的匈奴人。正如《史记》记载的那样,战后,汉武帝下诏说:“将军去病率师,鞠躬将军得到的肉粥之士,约轻而上,大幕,涉章渠,以杀比车栖,转击左将军,斩旗鼓,历涉离侯..他们在敌人身上吃东西,远远而有食物。他们以5800户利封将军。这里的“肉粥之士”是指霍去病所俘获并留用的匈奴人。汉武帝对被俘的匈奴人采取宽容政策,无论是单身、相臣还是普通游民。若能为汉朝服务,则有封官加爵的可能。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匈奴人作为导游,霍去病离敌人的住所越来越近。
[img]347508[/img]
第三,辅助技术工具
虽然古代没有GPS,但古人很早就发明了指南针。当然,西汉中期肯定没有指南针,但他们已经开发出了指南针的前身——“南车”。据《中国战术史》记载,“西汉最大的发明是南车。南车配备了“司南”,具有辨别方向的功能。虽然它仍然很原始,但它在汉匈百年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霍去病是不可战胜的。它准确地找到了匈奴。它既有别人的帮助,也有自己的才能和技术优势。总之,这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人”的举动。
漠北李广被匈奴整得晕头转向,霍去病为何能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