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和李景隆,这两位认真战斗的将军,却从未赢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通常看体育比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记得冠军的名字,而其他人不记得了。世界就是这样。我们总是记得历史上一些战争的胜利者。我们总是选择忽视那些失败的将军。事实上,我们不乏了解两位一生都在失败的将军。
[img]347109[/img]
李广利可以成为汉武帝后期的最高军事领袖,依靠后门关系。当时,整个汉朝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良好治理,军队实力雄厚。邻近的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安定下来,没有再做任何事了。李广利可以说接管了一张好牌,但他打得很糟糕,这与魏青无法比拟。在汉代,他的错误几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李广利第一次在大湾作战。士兵们长途徒步旅行,饥渴,体力消耗巨大,进攻失败,军队损失惨重。他不得不撤退并驻扎在敦煌。后来,他第二次去了大湾。他带着6万军队降服了大湾,但汉军损失不小。战利品有3000多匹马,但只有几十匹好马。
后来,李广利攻打匈奴。第一次,3万军队只被打了1万左右,李广利本人幸运地逃脱了死亡。第二次,他这次带了21万军队,但仍然没有赢,如果不是防守部队,恐怕不能回到法庭。第三次,他很困惑,为了急于赢,很容易出兵,7万军队被匈奴包围,全部死亡,他自己也投降了。
李广利不仅打不好仗,而且性格也有问题。他曾经和左丞相秘密谋划,让妹妹的儿子在王子位置空缺的时候做王子,但后来被发现左丞相被砍了一半。李广利为匈奴汉奸后,他的家人被抄袭。他自己也被匈奴人冷眼挤压,最终被陷害死亡。
[img]347110[/img]
相对而言,李景隆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明朝的将军,曾与清军作战,但由于吴三桂的归降,他最终还是输了。
至于李景隆本人,他是建文帝身边非常信任的人,也是明军的最高统帅。朱棣发起靖难之变时,朱允炆派李景隆去对抗。在第一场战役中,李景隆带着50万大军攻打北平,当时朱迪带着大部分军队离开,只留下一万兵力守城。但即便如此,李景隆还是没有突破北平的城门。后来曲能快要破城门了,但李景隆心胸狭窄,怕他抢了自己的功劳,赶紧命令收兵,这场战争刚刚变成了一场持久战。一个月后,朱棣回来了,主力军回来增援,杀了李景隆措手不及,他不得不狼狈撤退。
北平战败后,朱允文没有责怪李景龙。之后,李景龙北上与朱迪正面对决。战争激烈后,李景龙作为逃兵。南军没有领导,没有指挥。最后,整个军队被摧毁了。
这一次,建文皇帝仍然没有调查他。一方面,建文皇帝很善良,另一方面,没有其他人能带领军队。双方的军队仍然在对抗。不久之后,朱迪率领军队袭击了南京。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守住了大门,一切都很难说。然而,李景龙自己打开了大门!结果,他已经私下与朱迪达成了协议。他曾经是皇帝周围最信任的人,但他背叛了他的主人。
[img]347111[/img]
之后,朱棣登基。但不到两年,李景隆竟然要谋反,最终失败被剥夺攻位,被抄家,最终老死。
虽然这两位将军都姓李,但他们没有亲戚关系。朝代相隔甚远,但他们无法赢得战争。这也是巧合。一个国家的军事核心人物非常重要,这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命运有关。这两位将军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为什么李广利打得这么认真,从来没有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