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耿·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讲述了耿恭等13名士兵在北匈奴2万人的进攻下守卫城市一年,最终获救的故事。
[img]346969[/img]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当你听说“十三个士兵回到玉门”时,很容易理解是13个人在坚持。事实上,有数百名士兵参与了坚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坚持的过程中为国家牺牲了,最终只有13名士兵幸存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真实和传奇的故事。
公元76年,北匈奴大举攻击车手。车手很快就输给了投降。车手国王不得不投靠匈奴,让军队与匈奴组成联盟,包围耿恭驻扎的金浦城。
匈奴军队有近2万人,但金蒲城只有数百名士兵。耿恭明白,要击退敌人是不可能的。目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压制匈奴人的傲慢,并坚持派遣援军,直到汉章帝继承新的王位。
耿恭利用匈奴迷信神的特点,在弓箭上涂了大量毒药,让士兵们在城墙上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一开始,匈奴人并没有把这个放在心里,但他们的士兵在中箭后伤口都溃烂了,疼痛难忍,这让其他士兵感到害怕。匈奴军队士气一度低落。
就在匈奴士兵还在思考神箭的时候,耿恭组织了一支100人敢死的队伍,晚上偷袭了匈奴营地。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城市的几百名守军敢于发动主动攻击。由于没有任何预防措施,匈奴士兵有一段时间受了重伤。书中关于匈奴人此刻感受的记载是:“太可怕了,我叹了口气:‘汉兵神,真是太好了!’”
[img]346970[/img]
匈奴军队在连续遭遇挫折后决定先撤退。耿恭明白,匈奴的撤退只是暂时的。如果你想进行长期的防御战,你必须去一个更适合防御的城市。因此,耿恭带领所有士兵转移到疏勒城,一个易于防守和攻击的防御堡垒。
不久之后,匈奴卷土重来,大军包围了疏勒城。匈奴部队这次并不着急,他们只围不攻,还切断了城市的水源。耿恭命令士兵们在水源断绝的情况下“喝乍马粪汁”。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士兵们当场钻井,希望挖地下水。最后,就在挖井士兵即将绝望的时候,地下清泉终于喷涌而出!耿恭兴奋不已,他命令士兵们取大瓢接水,在城墙上豪饮,并向下泼水庆祝。匈奴士兵看到这一幕只能感慨万千。
虽然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援军仍然迟迟不到。城里的粮草早已被切断。耿恭只能命令士兵们把弓箭和盔甲上的皮煮软吃。匈奴看到这一幕,派使者劝说他们投降。结果,耿恭在城墙上杀死了使者,并在公共场合烧烤,与士兵分开吃。耿恭的举动不仅表明了他坚持死亡的决心,而且大大提高了守城士兵的士气。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
是汉人的车师王太后,被汉军的民族气节所感动。她强烈排斥众议,暗中向城中守军运送了大量粮草和军械,粮食危机终于告一段落。
尽管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守城的数百名士兵也不多,对他们来说,援军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img]346971[/img]
事实上,求救使者已经带来了信息,但朝廷围绕救援和不救的问题争吵了一天,汉章帝有一段时间无法下定决心。最后,在司徒鲍玉的努力下,汉章帝决定派出张掖、酒泉、敦煌共有7000名士兵和马匹救援耿恭。
救援大军在救援过程中一路击败匈奴军队,杀死了3000多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他们来到天山脚下时,他们开始犹豫。
大多数将军认为,目前天山被大雪覆盖,士兵们从未休息过长途袭击。一旦他们遇到一支等待工作的匈奴军队,他们以前的战功很可能会变成泡沫。此外,耿恭此时不知道自己的生死。一路杀戮的匈奴为他报仇,没有必要冒险。
虽然大多数将军都同意这一建议,但仍有一些人从未放弃,这个人是范羌的使者,他被派去寻求帮助。范羌坚决不愿意放弃他最近的战友。他与许多将军争论。最后,将军们决定给他2000名士兵和马,让他穿越天山,继续救耿恭。
当范羌最终来到疏勒市时,只剩下26名士兵守城。当大门打开时,耿恭和范羌忍不住拥抱并哭泣。在回到玉门关的路上,他们不断受到匈奴的攻击。最后,26人只剩下13人。
耿恭是怎么用数百人扛住匈奴两万人的猛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