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上真正神秘的昌平君犯了什么错误?
老艾之乱平定后,老艾和一大批高级官员被处决,吕不韦自杀,皇后失势,对秦王嬴政和秦国政局失去影响,赵系外戚彻底崩溃,秦国政坛将大规模洗牌重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赵系外戚的崩溃,政治权力的巨大真空必须由新的政治力量和新的政治人物来填补。然而,奇怪的是,史书上根本没有提到秦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但没有提及,反而留下了更大的漏洞:吕不韦免相后,新任丞相是谁?没有消息。不仅如此,秦国的丞相是谁,从吕不韦免相到秦统一世界?也没有下落。
吕不韦免相,在秦王政十年,秦统一世界,在秦王政26年,整整16年。这16年是秦始皇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逐一消灭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秦国政府总理大臣丞相的下落不明,不得不说是一个奇怪的历史疑问。
[img]345997[/img]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回到混乱中去。发现混乱后,秦王下令镇压,“让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击”。这个命令被称为“攻击命令”。接受“攻击命令”的三位大臣是相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
在这三位大臣中,秦始皇的秘密,吕不韦是秦昭王时代活跃在商界政坛的著名人物。当老艾之乱时,他身为相国,是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下令他主持平叛是很自然的。然而,正如我们所说,吕不韦是一位从商人转变而来的政治家,擅长计算和战略。他也是文化事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曾广召各国人才主持《吕氏春秋》的编辑和修订。然而,吕不韦缺乏军事经验,没有真正带领军队打仗。他一生中唯一参与的准军事行动是庄襄王在元年主持秦灭东周君。当时的东周君,是一个没有军事力量可言的小镇君主。秦灭东周君,只是基于军事压力的外交行动。我们说,老艾之乱爆发后,吕不韦只是法令下达的受命人之一。昌平君和昌文君应该是真正带兵到咸阳实施平叛的人物。
从“攻艾令”的排名来看,昌平君和昌文君应该是位于秦国政权中心的重量级大臣,仅次于吕不韦。他们忠实地站在秦王嬴政一边,全力协助嬴政亲政。昌平君和昌文君是封号,他们是拥有封号和领地的大人物,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这两个重量级人物有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头衔,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是谁,他们的官职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被命令主持如此重大的行动?所有这些,《史记》都没有明确的解释,不能说有点奇怪。
[img]345998[/img]
对于这件奇怪的事情,我们只能解释秦国政府的记录已经被隐瞒和删除,当司马迁写《史记》时,他并不清楚。正是这样,两位与吕不韦同名的重量级大臣昌平君和昌文君,在平息老艾的混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了一个未知的神秘人物。
幸运的是,我们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找到了关于昌平君生活经历的线索。索隐说:“昌平君,楚之公子”,“史失其名”。
索隐的材料是从司马贞看到的古代历史中引用的。这部古代历史今天已经消失了。司马迁从未见过保存的一些古代历史材料,非常珍贵。索隐的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昌平君是楚国的儿子,他的名字在历史书中失载。这句话可能是解决昌平君生活经历之谜的关键。
[img]345999[/img]
然而,索隐提供的线索太简单了。为什么楚国的一个公子出现在秦国政权的中心,为什么当秦王嬴政面临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机时,他站出来平叛,化解危机,支持嬴政顺利执政?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历史人物昌平君的神秘感。他是谁?
由于在秦国的相关记录中找不到更多的材料,我们只能暂时离开秦国,根据他是“楚公子”的线索在楚国的历史上找到可能的痕迹。
揭秘:昌平君犯了什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