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亲政和权臣而战 失败后被赶出国门 最后客死异乡,
春秋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六月,鲁国君鲁襄公病逝,太子姬子野即位。
但孩子怀念父亲抑郁成病,当年九月就去世了。
吉祥公的儿子[chóu]被权臣季武子立为国君,即鲁昭公。
鲁昭公即位时才十九岁,还是个孩子脾气暴躁,玩心太重,即位后受季氏家族的制约。
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权臣季武子的孙子季平子与昭伯打斗鸡。
[img]345256[/img]
两人都不善良,季平子在鸡翅上撒了药粉,试图伤害对方斗鸡的眼睛,而赵伯则在斗鸡上安装了铁爪。
季平子大怒,疯狂报复昭伯等大臣,大臣们向国君告难,鲁昭公认是消灭季氏的时候了。
9月11日,鲁昭公下令攻打季氏家族。
季平子要求带五辆车逃跑,但鲁昭公不同意。大臣子家驹劝说鲁昭公。他认为季氏控制国家太久了,党徒众多,会合谋与国君作对。
鲁昭公不听,结果被季氏党徒攻击,鲁国正规军被打败,国家大乱,季氏等三大家族共同讨伐鲁昭公,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
鲁昭公逃到齐国时非常悲惨。当他遇到齐景公时,他只能让几个随行的臣子围成人墙,坐在马鞍上当宝座。鲁昭公和随行者忍不住哭了。
齐景公一开始对这些逃犯还算不错,时间长了,就表现出轻蔑、傲慢的态度。
寄人篱下不容易,鲁昭公派儿子姬公衍带着美玉、皮袄取悦齐景公,终于得到了阳谷的栖身之地。
鲁昭公有两个儿子,姬公衍和姬公为,两个儿子出生时相差只有三天,两个姬妾几乎同时分娩,他立了小儿子姬公为太子。
本来应该立大儿子,为什么要立小儿子?
原来,姬公衍的母亲生了一个儿子,打算报告好消息。姬公为的母亲阻止了她,说既然他们同时生了孩子,他们就会在生完孩子后一起找国君,给他一个很大的惊喜。
姬公衍的母亲头脑比较简单,当时就同意了,等到姬公为的母亲生下儿子,没有告诉姬公衍的母亲,自己偷偷报喜。
[img]345257[/img]
鲁昭公认为他的小儿子先出生了,所以他把他当作王子。
此后,姬公为的母亲非常得宠,而姬公衍的母亲渐渐失宠,后来鲁昭公得知真相,但木已成舟,难以改变。
幸运的是,姬公衍这个孩子有涵养,安分守己。
鲁昭公逐渐意识到小儿子无法与大儿子相比,这次与大臣交恶,外逃是小儿子鼓励他的亡国之祸。
经过深思熟虑,鲁昭公决定废墟他的小儿子,并将他的大儿子姬公改为王子。
令人惊讶的是,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客死于晋国,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成为国君。
季氏家族仍然控制着国家权力,季平子立昭公的弟弟姬宋为国君,史称鲁定公。
鲁昭公:皇帝为亲政和权臣而战,失败后被赶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