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齐襄公,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他和妹妹的私人联系、滥杀或无信的印象中。除了后世儒家文化主导的评论外,客观地看齐襄公的一生。事实上,他仍然有所作为。齐国在他手中变得强大,直接为他哥哥齐桓公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国为什么在他手里开始变强?很简单,齐襄公的父亲齐熙公当政时,齐国实际上被军狄侵略,要求郑国帮助自己。齐襄公当政时,竟有能力侵略纪国国土,杀死鲁国和郑国两位国君,无事可做,攻打卫国,帮助卫惠公恢复君位。他曾经联盟过诸侯,来来去去,郑国国君不愿意被迫联盟。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了齐国在齐襄公手中的实力,与他父亲齐熙公被欺负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齐襄公的死后头衔襄解释说:土地上有德国人;盔甲上有劳动力;因为一切都有功;威德服远。换句话说,虽然后人不愿意承认齐襄公帮助齐国开辟了新疆,但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上,他有望成为一个比齐桓公更有成就的君主,但他自己的愿景限制了他的成就。他为什么这么说?
齐桓公只有君主的名字,但齐国的实际掌权人是管仲。证据是,周天子想用上卿的礼物来对待管仲。管仲一再拒绝用下卿的礼物来招待他。上卿的礼物是诸侯的国家礼物。另一方面,齐襄公的所有政令都是他自己的。他想要的是集权统治,这与秦始皇的追求是一样的。就连他自己的缺点也和秦始皇一样,这直接导致了齐襄公后来死亡的悲剧。
[img]344803[/img]
管仲曾三次向齐襄公推荐自己,但都被齐襄公赶了出去。为什么呢?并非齐襄公不懂人才,而是齐襄公的政治思想已经很成熟,他追求的也是霸主地位,但方法与管仲截然不同。管仲的方法是尊王熙夷,齐襄公的方法是强者为尊。为此,在齐襄公看来,任何仁义道德都是狗屁,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齐桓公也想称霸,但不知道怎么称霸,最后鲍叔牙说管仲可以称霸,所以管仲得到了重用。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人给自己出主意,导致晚年没有成就。他和齐襄公正好相反,齐襄公只相信自己,迷信权力和武力;齐桓公从劝不拒。
一个信奉权力第一,强马壮是真理的人,必然会破坏大多数人眼中的三纲五常。所以和姐姐私交其实只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此外,疯狂发展兵力的后果必然是军国主义。因此,齐襄公在位时基本上是侵略和战争。这样的人如果输了还能忍气吞声,但齐襄公却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因此,这直接导致齐襄公除了自己外,别人都是权力的奴隶!不把别人当人,别人自然会不满意,最后被弟弟趁机造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齐襄公生活在战国时期,他可能会有更多的成就。战国时期真的活着是王道。谁能打谁就是真理。然而,他生活在春秋时期。虽然他很高兴,但每个人都不得不点脸。为此,齐襄公背了一辈子的骂名是合理的!
齐襄公是什么样的人?他其实很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