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攻打潼关时,哥舒翰已经老了(虽然无法判断他当时的实际年龄,但据史料记载,他40岁时父亲去世,在长安呆了三年才加入军队。当时哥舒翰至少60岁了),半身不遂,唐玄宗却让这样一个人守卫潼关。最后潼关失守,安禄山进入长安,唐玄宗被迫逃跑。
[img]343547[/img]
那么,哥舒翰已经这么老了,为什么唐玄宗要派他去守潼关呢?潼关最后失守了。哥舒翰是不是因为不能守住旧的残疾?
让我们来看看唐玄宗为什么派哥舒翰这样的将军去守卫潼关。
在唐玄宗看来,哥舒翰是一个非常忠诚、听话和胜利的人。唐玄宗的观点集中在“石堡城战役”上。
石堡城是吐蕃集全国力量修建的城堡,易守难攻,城中防御设置完善,粮草武器准备充分。唐玄宗开疆拓土,获得边功的心思异常强烈,多次要求边将这座城市攻下。唐玄宗的儿子王忠思反对这样做。他说石堡城很难打。如果你想攻击它,你必须牺牲至少数万人的生命,即使它被攻击,它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唐玄宗很不高兴,派董延光去攻打,让王忠嗣配合。王忠嗣不愿意,也不敢执行,所以只派了一部分人,没有全力以赴。最后,董延光打败了。董延光打败后,一下子把责任推到了王忠嗣身上,说都是他不配合造成的。结果唐玄宗抓住了王忠嗣。与此同时,李林甫又陷害了王忠嗣与李亨勾结,想把李亨扶起来当皇帝,所以唐玄宗更生气,想杀了王忠嗣。
哥舒翰是王中思提拔的,也是王中思的副手。当王中思被唐玄宗抓获并准备杀死时,许多人建议哥舒思去长安,带一些银来照顾王中思。哥舒汉不同意,说如果天堂还存在,王子(王中思)就不会死;如果天堂不存在,即使贿赂也救不了他。
[img]343548[/img]
虽然哥舒翰这么说,但当他进入北京并向唐玄宗汇报工作时,他向唐玄宗汇报了王忠思的事情。唐玄宗不听,就往里面走。哥舒翰跪着哭着跟着唐玄宗,慷慨地说了些什么,真诚地说了些什么。这件事感动了唐玄宗,认为哥舒翰是一个特别忠诚的人,所以他没有杀死王忠思,只是把他贬低为汉阳太守。
然后,唐玄宗派哥舒翰攻打石堡城。哥舒翰不惜一切人力物力,不顾士兵的生命,拼命攻打。虽然石堡城终于被拿下来了,但正如王忠嗣所说,损失了数万人,用处不大。
但无论如何,在唐玄宗眼里,哥舒翰是一个能打又敢打的将军,一个听话又能打胜仗的人。
最初,高仙芝和冯常清当时守卫潼关。然而,这两个人都提倡坚持下去,不愿意与安禄山作战。与此同时,由于边令诚等宦官的诽谤,唐玄宗认为高仙芝和冯常清与安禄山有着不正当的阴谋。因此,冯常清和高仙芝被杀。
杀死封常清和高仙芝后,唐玄宗会找到一个忠诚、听话、敢于战斗、能够同时取胜的人。因此,即使哥舒翰年纪大了,半身不遂,唐玄宗还是要派他去。
[img]343549[/img]
那么,哥舒翰守卫潼关的最终失败是他年老半身不遂造成的吗?
其实不是。根本问题是人祸,很大一部分是哥舒翰自己造成的人祸。
哥舒翰去潼关镇守后,他掌权,开始打击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安禄山的弟弟安思顺是他第一个要打的人。他假装收到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让安思顺写一封内应信,告诉唐玄宗。最后,唐玄宗杀了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安元贞,流放了他们的家人。杨国忠害怕这件事。杨国忠一直和哥舒翰关系不好。他担心哥舒翰会以同样的方式和他打交道。因此,唐玄宗鼓励唐玄宗,唐玄宗鼓励哥舒翰进攻。
哥舒翰在潼关呆了半年,他一直坚持下去。他认为,只要他坚持下去,当郭子怡和李光碧越来越胜利时,安禄山自然会逃跑。唐玄宗也同意他的建议。然而,由于杨国忠不断教唆和诽谤,唐玄宗不断派信使哥舒翰出关打仗。
最后,哥舒翰别无选择,只能“痛哭出关”,很快就上了安禄山,被打败了,所以潼关失守了。
显然,潼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灾难。如果没有人为灾难,即使哥舒翰年纪大了,半身不遂,他守卫潼关也没有问题。
哥舒翰已经老了,唐玄宗为什么要派他去守卫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