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到十个月就被大臣气死了,虽然短命却受到高度赞扬!接下来,一起欣赏。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个王朝开国初期,通常需要休养生息,恢复战争造成的严重破坏的生产。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王朝的国力会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开始大规模进取,但国力透支过度后,需要进一步恢复。
典型的是汉朝,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轮台罪己-昭宣中兴。
事实上,明朝也是如此。洪武之治在早期迅速恢复了国力。经过短暂的靖难战役,明成祖北伐蒙古,南平交趾,下西洋,迁都...国力也遭受了大规模损失。明成祖永乐皇帝朱迪继承的两位皇帝也是保守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以往大规模进取的国策,开始与人民休息,创造了“仁宣之治”。
[img]343048[/img]
“仁宣之治”是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的时代。他们在位11年(1424年至1435年),这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代。如果不是“辉煌成就”,那可能是明朝最好的时期。
然而,据说是“仁宣之治”,但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明宣宗朱瞻基都在位。明宣宗的父亲,也就是明仁宗的朱高炽,在位时间太短了——他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就死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短命皇帝。
这是怎么回事?首先,这是因为他父亲朱迪执政时间太长。朱迪当皇帝22年了。顺便说一句,朱迪发动了叛乱。他登基时已经40多岁了。这样,当永乐22年(1424年)朱迪去世时,他的长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和洪熙皇帝)已经46岁了。他是永乐2年(1404年)的王子。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朱高炽身体不好,从小体弱多病,而且很胖(朱高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胖皇帝”)。
画像挺胖的
@ 他登基不到十个月,就被大臣气死了。李时勉当廷劝他,让他生气。虽然他让武士狠狠打了李时勉一顿,但他病不起。朱高炽在洪熙元年5月去世(1425年5月29日)。
当然,也有运气因素。如果他不生气,他可能会活得更久。
当了不到十个月的皇帝,应该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错了。明仁宗的历史评价很高。他的寺庙号码是“仁宗”。有这个寺庙号码的人通常不是太坏的人。此外,这不仅是一个舒适的寺庙号码,而且明仁宗的政治成就也很好。
总的来说,他脾气很好。当他成为王子和皇帝时,他没有他的父亲和祖父那么霸道,这让他充满了战斗。他能听大臣们的意见。《明史》记载,他心地善良,体贴官员和士卒,这使得他的行政风格与他的父亲朱迪和祖父朱元璋完全不同,同时,他温柔的作风也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洪武28年闰九月仁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封为燕世子,像父亲燕王朱迪一样守卫北平)。后来,朱迪在北伐期间担任监国职务,实际上负责国家政治事务。他派官员救灾养老金,恢复战争(靖难之战)造成的惨重经济,深受地方官员和人民的好评。
明仁宗登基后,立即开始恢复国力。他取消了下西洋,取消了云南和交叉口的官方采购活动,并将首都迁回南京(不),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同时,他赦免了大量官员,免除了灾区的税收和粮食。。。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使明朝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当然,仁宗的一些政策也过于矫枉过正或保守)。
“停止购买,平反冤滥,贡献各种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明史
特别是在内政方面,他进一步提升了明朝内阁的地位,任命了贤臣,使政治制度稳定。明朝有一个稳定的“文官政府”。虽然他死得很早,但他的制度很完善。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也继承了他的政策,创造了“仁宣之治”。虽然90%的“仁宣之治”是明宣宗在位的时期,但毫无疑问,明仁宗开了个好头。
[img]343049[/img]
《明史》对明仁宗在这方面的贡献评价很高——“用人行政,善不胜书。让天假之年,涵予休养,德化之盛,难道不和文景比隆哉吗?”
你可能想问,明仁宗能在短短十个月内做这么多事情吗?首先,他只是完善了制度,开了个好头。他的贡献主要是创造,而不是成就,为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好头;同时,虽然他的皇帝只当了十个月,但他的王子已经当了很长时间了。他的父亲永乐大帝朱迪喜欢打仗。他一年四季都在北伐蒙古。他在王子时期有很多辅助政治的机会。
@ 他在朝廷有一定的威望,有足够的时间实施自己的政策,当然,只有十个月的皇帝死了,或者有一种“野心”的感觉,明仁宗的许多政治抱负没有实现,这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然而,善良的人开启了“仁宣治理”的繁荣时代,也是历史。
皇帝不到十个月就被大臣气死了,虽然短命却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