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古代大臣们早就总结出来的经历。春秋时期,范蠡在帮助勾践摧毁吴后,辞去了朝廷的一切职务,做生意。汉初,张亮也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隐居山林,修仙访道。
然而,唐和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立即退休。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把他封为公爵,直到洪武11年才把他封为信国公。被封为“公”后,他应该及时退休。但直到洪武22年,他才回到家乡。
(汤和)
你知道,当唐和告老归乡时,朱元璋实际上已经杀死了英雄。除了“蓝玉案”,还发生了“洪武四案”中的其他“三案”,朱元璋杀害了一半以上的英雄。换句话说,唐和显然不是那种及时退休的人。
当然,在朱元璋时代,即使功臣身退,也未必能得到好的结局。例如,刘伯温及时成功退休。当刘伯温成功退休时,朱元璋并没有杀死英雄。然而,刘伯温仍然没有得到好的结局。从表面上看,刘伯温的死是胡唯庸派御医去给刘伯温吃可疑药造成的。但当时刘伯温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却不置可否。因此,一些学者怀疑,朱元璋授意胡维庸杀死刘伯温。
另一个例子是,虽然李善长并没有及时退休,但他也回到了家乡。然而,即使他回到了家乡,朱元璋也没有放过他。胡伟勇事件发生十年后,他还询问了此事。最后,李善长一家70多人死于死亡。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杀功臣,并非你成功退休,就会放过你。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没有杀汤和,一直对汤和很好呢?汤和退休后,他不断给汤和奖励,让他光荣地得到好的结局?
(朱元璋)
我认为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朱元璋刚当小头目的时候,汤和就积极支持他。
朱元璋刚当小头目的时候,汤和就不容易支持他。第一,汤和朱元璋是小哥们,这样的两个人,往往谁都不服气。第二,朱元璋是汤和向郭子兴推荐的,也就是说,汤和可以算是朱元璋的恩人。第三,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很快反过来领导汤和。第四,朱元璋被提拔,带领大家进攻大洪山时,很多人都拒绝接受朱元璋的领导。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汤和积极支持朱元璋,听从朱元璋的指挥。从这件小事上,朱元璋可以看出汤和的性格非常纯正。
二、汤和不争功不托大。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爵功臣时,很多人都被分封,但汤和并没有获得称号。洪武五年来,朱元璋只封汤,是中山侯。
根据汤和的功劳,他应该被列为第一批封爵的人。即使给他“公爵”也不过分。但朱元璋没有给他。
朱元璋没有给他,他也不在乎。相反,他继续做徐达的副将军,跟随朱元璋北伐蒙古人。直到回来,他才被分封。他仍然是一个“侯爵”,但他并不在乎。与蓝玉和胡卫勇不同,他经常炫耀自己的功劳。与李善长不同,他对朱元璋不忠。
[img]340848[/img]
(徐达)
三、汤和告老归乡的时间恰到好处。
唐河在洪武二十一年提出告老归乡。这时,朱元璋非常担心功臣们,因为他们的身体衰老。有了希望功臣们卸下权力,告老归乡的想法。然而,当时没有人搬家。
正是在这个时候,唐和提出了告老归乡的想法。这时,唐和才60多岁,并不老。这时,他提出这显然是一种给大臣们发出信号的态度。可以说,他这样做对朱元璋帮助很大,所以朱元璋非常喜欢他的做法,并给了他很多奖励来鼓励他。
四、汤和不留恋手中的兵权。
唐和提出告老归乡后,朱元璋一边帮他在凤阳修房,一边说,海边的日本海盗很猖獗,希望他能帮忙平乱。
我们不确定这是朱元璋试探汤和,还是真的希望汤和能继续带兵。然而,汤和的做法非常有趣。他没有带兵驻扎,等待海防。相反,他花了一年时间在海边建造了59座城市。建成后,他把兵权交给朱元璋,让朱元璋派兵等候。他仍然想回到家乡。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汤和确实不怀念自己的权力。
也正是汤,品行纯正,性格宽厚,头脑聪明,作风洒脱。@ 最后,在朱元璋的手下,他走上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朱元璋时期,即使功臣身退,也不能善终 为什么汤和却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