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成立时,这是非常困难的。朱元璋皇帝曾经是一个乞讨的僧侣。和他一起战斗的人也来自贫困,受到了很大的压迫。那么,徐达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将军,他是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将军的呢?
[img]340566[/img]
据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论你一开始学习有多好,身份有多高贵,当你真正使用这些知识时,你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在古代,战争并不是特别困难。一个是人数的压垮,另一个是士兵的士气,其余的是兵法的运用。短兵相接,打就行了,而在大兵团作战时,自己方没有优势,或者作战线拉长时,兵法就发挥了作用。
[img]340567[/img]
徐达很早就跟着朱元璋。他们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当他们贫穷时,他们一起承担责任。当他们后来发生事故时,徐达一直跟着朱元璋。当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兵马时,徐达开始跟随朱元璋。后来朱元璋被抓的时候,还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也做出了无数贡献。而常遇春也是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努力练就一身技能。虽然他没有徐达长跟随朱元璋,但他也做出了无数的贡献。
[img]340568[/img]
两人都没读过多少兵书,但实战经验并不比那些受过高质量教育的人差。众所周知,“纸上谈兵”的故事,如果只是读书,却不灵活运用,后果也特别严重。更重要的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成本越低。即使他们不读书,他们总是听说过几个关于书法家的故事。在简单地理解了“36计划”之后,一些不太困难的战争就足够了。而且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敢打敢拼的人,这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img]340569[/img]
朱元璋继位后,常遇春和徐达在北伐和元朝残军追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春天在北伐的路上突然去世,但在朱元璋执政的后期,也清算了陪伴自己奋斗的老伙徐达。野史记载徐达病重,不能吃鹅,但朱元璋偏偏给徐达送了一只鹅,表达了徐达死的决心。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终于病重去世了。
从历史上看,名将出身高,文化程度高,但并不多。和清朝的魏青一样,他一开始是仆人。明初的将军大多出身贫寒,而清初著名的努尔哈赤、阿济格和豪格基本上不认识几个汉字,对汉代文化也不太了解,后来都成了将军。据说,在冷兵器时代,实战对将军的文化要求不高,这也是文臣看不起武将的原因。人们努力学习了十年,这些将军可以在战场上战斗,他们可以得到别人难以得到的官方职位。他们怎么能在心里平衡呢?
[img]340570[/img]
这就是为什么“徐达和常遇春都出身底层,从未读过兵书,为什么能成为将军”。
徐达,常遇春穷出身,出身贫穷 他们是如何成为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