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的故事,
甘宁是孙权执掌江东初期,从敌方投靠到其账下效力的武将。他在江东十二虎臣中的地位和地位相对特殊。前一篇文章简要介绍了甘宁的基本情况。甘宁少年时期的轻侠好杀,在地方纠结了一群人为非作恶,到了青春时期才转正性,开始博览群书提升自己。荆州刘表和江夏黄祖先后效力,但均未重用。后来,在江夏都督苏飞的帮助下,大概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带领数百人投靠东吴。
甘宁到东吴后,受到江东集团的高度重视,这在《三国志甘宁传》中说得很清楚:“周瑜、吕蒙共同推荐达,孙权加异,与老臣相同”。这说明江东集团核心领导人在甘宁投奔东吴后,对他非常重视。当然,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原因。当时,东吴正准备征服黄祖攻占江夏,实现战略发展的第一步。他需要一个像甘宁这样非常了解江夏内部情况的人;甘宁第一次见到孙权时,提出了“攻占荆州,西进蜀”的战略理念,相当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鲁肃的战略理念,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
后来甘宁在为东吴效力的过程中,也确实表现出了谋武兼备的特点。例如,赤壁战争结束后,为了攻占南郡的江陵,甘宁向周瑜献计攻占长江北岸的夷陵,并以此为据点与曹仁作战。最后,甘宁只花了几百人就占领了夷陵。然后带领1000多名守军抵御曹军五六倍的围城,面无变色,谈笑间拒敌,“士众害怕,但宁谈笑自若”。这充分体现了他既有战略又有勇气的武将风范。
然而,通过甘宁的简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个有趣的问题:自甘宁到达江东以来,他参加的重大军事行动都是随从,从未单独带领军队作战。根据《三国志甘宁传》的记载:孙权占领江夏后,“授予宁兵,屯当口”,这被认为是甘宁在江东的正式武将地位。但后来,“周瑜拒绝在乌林打破曹公”、“
鲁肃镇益阳,拒关羽”、“ 从(吕蒙)攻皖,升城督”、“ 曹公出必须,宁为(孙权)前部督,受法出敌前营”。
在这些记录中,甘宁跟随周瑜、鲁肃、吕蒙和孙权。这些记录解释了一个问题:江东集团的领导非常重视甘宁,但没有重用他。这也可以反映在甘宁的低职位上。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 在投靠东吴之前,甘宁的身份比较特殊。甘宁之前在刘彪和黄祖手下效力过,没有被重用就投靠孙权账下,和东吴十二虎臣中的其他将领大不相同,属于敌人叛投。这种特殊的身份极大地影响了他在江东诸将中的威望,与诸将的关系也不和谐。特别是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第一次攻击黄祖时,甘宁为了掩护黄祖撤退,射杀了吴军先锋破贼校尉凌操,与十二虎臣之一凌统一了世仇。
这也证实了《三国志甘宁传》引用《吴书》的记载:甘宁射杀凌操后,与凌统结怨,经常防备凌统,尽量不与他见面。虽然孙权也命令凌统不要向甘宁报仇,但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永远无法抹去。
有一次,在吕蒙主持的宴会上,凌统喝了三轮酒后,控制不住复仇的冲动,想用舞刀为父亲报仇。甘宁也看到了凌统的意思,于是也站起来说:“宁能双戟舞。两人正要剑拔弩张的时候,吕蒙也拿着刀和盾牌起来助兴:“宁可,不若蒙之巧。“这场尴尬的灾难终于解决了。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当时除了吕蒙,似乎没有人出来劝阻,这也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img]338414[/img]
@ 甘宁本人也有很大的问题。在《三国志甘宁传》中,用了四个字“粗杀”,对甘宁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和总结,记录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甘宁有一个厨师,不知道为什么冒犯了他,所以他跑去找吕蒙躲避困难。吕蒙知道甘宁的脾气,就把厨师藏在自己的房子里。
有一天,甘宁去拜会吕蒙的母亲,吕蒙借此机会为厨子说情,还给了甘宁。谁知道甘宁刚答应不杀厨子,出门就把厨子绑在树上射死。这让吕蒙很生气,于是召集兵马杀甘宁。吕蒙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来不及穿鞋就跑出去训斥吕蒙。吕蒙很孝顺。听了母亲的训斥后,他也消除了愤怒。他亲自去船上,邀请吓得半死的甘宁回家喝酒。宁涕哭着说:“负卿。”@ 甘宁在江东受到重视,但绝对没有重用。除了特殊的身份和与江东将军的不和谐关系外,他们自己的问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甘宁作为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得不到孙权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