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知道:杨迪皇帝为什么要死敲高句丽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统一王朝,国佐只持续了37年。隋朝在隋朝文帝统治时期和隋朝杨帝统治初期非常繁荣。然而,自从隋朝杨帝发动灾难性的三征高句丽战争以来,国力迅速衰竭,人民无法生存。最后一场遍布全国的起义将隋朝推向了历史的尽头。那么问题来了,杨迪皇帝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与高句丽搏斗呢?追根溯源,还得从早年的一次外交接见说起。
隋朝杨帝巡幸塞北七年(611年),在突厥地区会见了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当时已向隋朝表示臣服。本来这种外交活动都是象征性的结束,但是这次会议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来,在杨迪皇帝到达之前,高句丽(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中北部的政权)派使者与突厥人沟通。杨迪皇帝来后,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于是带着高句丽使者去拜见。
杨迪皇帝知道这件事后,心里感到不安。他担心,如果两个潜在的北方强敌联手对抗隋朝,那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与皇帝同行的重臣裴矩也看到了这个谜,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对杨迪皇帝说:“高句丽是周朝吉子的封地,汉晋时期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先帝在世时故意讨伐,陛下怎么能让他成为蛮宫之乡?我朝应立即派使者前往,让他们的国王迅速来到朝廷,向陛下表示臣服,否则就出兵讨伐。隋杨帝认为裴矩的话很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然而,隋朝使者来到高句丽后,高句丽国王立即拒绝了。因此,隋朝征求高句丽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img]336573[/img]
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隋朝三征高句丽投入近300万兵力。最后,高句丽表面上答应屈服,隋朝在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后赢得了这场无痛的胜利。
隋朝征服高句丽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与突厥形成联盟;二是恢复中国的旧领土。然而,为了这两个目的,成本显然太高了。那么,杨迪皇帝还有其他理由打败高句丽吗?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以上两个目的,杨迪皇帝想抓住高句丽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第一次战斗失败后,他的个人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一旦皇帝失去了足够的权威,他往往会受到帝国其他军事贵族集团的挑战。楚国公杨玄感反叛发生于613年,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杨迪皇帝必须尽快实现征服高句丽的目标,并以伟大的胜利重建他无疑的权威。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经过多次不计代价的战斗,隋朝内部分崩溃,到处都是亡国的象征。617年,隋朝太原留守,唐朝国公李渊在太原出兵,迅速攻占隋朝京师大兴城(长安)。618年,李渊登基称帝,中国历史进入唐朝统治时代。
参考文献:隋书
杨迪皇帝为什么要倾尽国力,敲高句丽? 原因必须从外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