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的和公主,很多朋友可能会想到王昭君。事实上,西汉还有一位著名的和公主,她就是乌孙公主刘细君。刘细君是真正的皇室亲戚。他是刘彻侄子刘健的女儿。后来,他被汉武帝命令嫁给乌孙王。乌孙王死后,刘细君再婚猎傲之孙军须席,并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事实上,汉代派出的和公主基本上不是真正的“公主”。刘细君是最接近公主身份的人。她是如何度过一生的?
[img]334887[/img]
和亲,也被称为“和荣”或“和平”。和平的习俗始于汉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这是一种“不纯粹的动机”的政治婚姻。如果中原王朝在政治上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么“公主”就会出去!”用爱发电”,独自为父亲和国王制造这场混乱。
西奇妹小班:为什么和亲从汉代开始?其实很好理解。它有一个很棒的邻居,叫“匈奴大哥”,是的!是匈奴,“匈奴不灭,为什么要当家?”。打不过,霍去病早去,就送公主一个,慢慢来。
首先,“和亲”的行为动机不纯。虽然目的是两国和平相处的政治活动,但作为当事人的“公主”,生活可能并不容易。许多公主远嫁异族,一路爬山涉水,几年后才能到达目的地。从那以后,他们发现,虽然衣食无忧,但语言障碍,无法与丈夫沟通,心中更加怀念家乡。而且这个“政治伙伴”可能不会待见自己,情况可想而知。一些“丈夫”仍然贪婪。例如,匈奴冒顿单于,向汉朝要了三位公主(前200年,汉高祖先的女儿嫁给了匈奴冒顿单于,前192年,汉惠帝的女儿嫁给了匈奴冒顿单于,前176年,汉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匈奴冒顿单于)。重点来了。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在历史书中,这些和公主甚至没有记录他们的名字。他们到达异邦后的生活没有提及。
[img]334888[/img]
事实上,对公主来说,和亲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必须接受的责任”。皇帝的兄弟们常常舍不得亲爱的姐妹们去那个荒野的地方受苦,为了解决这个“面子与内子”的问题,皇帝们都打了擦边球。比如王昭君,我们最熟悉的和公主,四大美女之一,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女,因为汉元帝下诏征收世界美女而被收入后宫。当时匈奴呼韩邪三次来长安,强烈要求当汉元帝的女婿。但是,汉元帝根本不愿意让姐妹们去那个寒冷的地方受苦,真的无法拒绝这个年轻人的热情。他不得不把王昭君封为大汉公主,给呼韩邪,这就导致了后面的“昭君出塞”。
公主们“出塞”后,到底过得怎么样?追溯历史资料,如果名字模糊不清,西奇姐发现第一个把名字留在史册上的和亲公主,叫刘细君。刘?你猜对了,与王昭君不同,她是一位真正的金枝玉叶—汉朝公主。刘的祖父是汉武帝的兄弟,她是汉武帝的侄孙女。但不是皇帝宠爱的妹妹,她是出道日期比王昭君早72年的罪臣之后。
[img]334889[/img]
刘细君(公元前121-101年)是汉江都王(扬州)刘健的女儿。他的父亲刘健在公元前121年试图谋反,失败后上吊自杀。她的母亲们都被抛弃了,她太年轻了,无法生存。公元前117年,刘胥被授予广陵王称号,并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
通常皇帝的哥哥想不到这个好妹妹,但当时汉武帝遇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什么问题?你猜对了,还是他牛逼的邻居匈奴大哥。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很厉害,但也只是逼匈奴退入漠北,还是时不时骚扰边境。教训结束了,送了一打公主,还是没能安抚。这一次,汉武帝决定在农村包围城市(使用远交近攻略)。公主不会把它送到匈奴大哥那里。拜拜你。我们公主改走了“乌孙”道。
“乌孙”是当时伊犁河流域最强大的游牧民族,是哈萨克族的祖先。只有在西域国家的支持下,匈奴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此期间,争取“乌孙”的支持尤为重要。为了表达诚意,汉武帝又采取了“送公主”的举动。他首先想到的是被他遗忘在角落里的罪臣之女刘细君。据记载,她去异邦后的生活相当悲惨。
那张纸诏改变了刘细君的命运。汉武帝命令她远嫁“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国。16岁的刘细君被派往乌孙和亲。送嫁那天,汉武帝“送乘舆服御物,为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极大礼物”。武帝命令琵琶立即作乐,以慰其乡国之思。到了乌孙之后,当时的乌孙王非常高兴。虽然他说不出话来,但他面前的小美人生纤弱娴静,白嫩艳丽,善于歌舞,才貌双全。就像八音盒里会跳舞的精致娃娃,和乌孙国那些粗糙的女人大不相同。他称细君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像马奶酒一样白皙美丽的公主”),并被称为“右夫人”,颇为宠爱。
有趣的是,匈奴在收到汉朝的一打“公主”后,竟然学会了这一招。匈奴当时只看了一眼:“这不对,汉室公主是怎么跑到乌孙的?这就是要死我。这就是要死我但他没有未婚的妹妹,急忙招募女儿嫁给乌孙王。乌孙王一起收下。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汉文化虽然以右为尊,但在乌孙的习俗中却以左为尊。从那以后,刘细君的地位就极其尴尬,生活可想而知。
没过多久,刘细君又迎来了另一件改变她命运的大事——乌孙王猎傲慢地死去。当时,他已经70多岁了。当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时,他决定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孙子岑(军队必须虚弱)。然而,根据乌孙国的传统,新国王必须继承老国王的一切,包括他的妻子!这种奇怪的习俗被乌孙人称为“转房结婚”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细君瘫倒在地。她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儒家文化,她受不了嫁给自己的“孙子”。刘细君抗争,她写信给汉武帝要求归国,但哥哥的回信很短:“从他的国俗,我想和乌孙一起灭胡。哥哥说:“你得听他们的,我要联合乌孙共谋匈奴大计,别影响我!“无奈之下,刘细君不得不嫁给孙子岑周为妻。
刘细君在乌孙统一生活了四五年,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少夫。公元前87年,由于产后失调,心情不好,思乡成疾,她终于在乌孙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去世,年仅21岁。
上帝似乎欠她一些幸福。愿公主下辈子为自己而活。
乌孙公主刘细君的身份是什么?刘细君的一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