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康熙为什么有汉族妃子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清朝有一个祖制:“满汉不通婚”。
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洁,这种祖先制度特别限制了皇室。但是到了康熙年间,为什么康熙后宫里有一个汉族女人获得了称号呢?
获得称号的汉族妇女是王氏,苏州人。她的父亲王国是姑苏地区的知县。
(密妃王氏)
王氏生得明艳动人,通诗文,懂音律,性情柔和,颇具江南婉约气质。
在清初的宫殿里,从皇后到宫女,都来自满洲八旗。因此,作为一个汉族女孩,王似乎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宫女。
然而,一切都有例外。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对江南丰富的物产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念念不忘,多次南巡。
苏州织造李熙,是康熙乳母的儿子,也是康熙的家奴。李熙和王氏是表兄妹,@ 康熙南巡时,李熙作为家奴,自然要做好地方接待工作。与此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把表妹王氏献给了康熙。
就这样,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带回了汉姑娘王氏。
在康熙的后宫里,大多数都是八旗之女。作为一个汉族人,王氏虽然在身材、外貌和文化素养上都不比八旗之女差,但当时汉族人被视为二等公民,因此王氏在后宫受到歧视。在这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像在石头上扎根一样。
然而,受到歧视的王氏却受到康熙的青睐。她也很有竞争力。康熙三十二年,她生下了皇十五子胤禄。康熙三十四年生下了皇十六子胤禄。康熙四十年生下了皇十八子胤禄。
[img]332273[/img]
(康熙南巡)
由此可见,王氏还是比较受宠的,再加上她年轻,比较会生育,所以三个儿子养到成年后有两个,算是比较幸运的。
康熙如何宠爱王氏?
曾经为康熙服务的老太监高士奇晚年写了一本《蓬山密记》。他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非常喜欢王,曾经让擅长绘画的传教士为王的肖像。肖像画完后,康熙把它挂在南书房里,盖上窗帘,没人看。但是高士奇可以看到。为什么?康熙说:“我老了,长时间崇拜也没关系。”
这意味着,一个老太监,看也是白看。
由此可见,王氏确实生得很美。否则,康熙怎么能让画家给她画像呢!而且还挂在书房里,一抬头就能欣赏。康熙有很多妃子,所以她的肖像被挂在南书房里。这个荣誉只有她一个人。
康熙爱屋及乌,对王氏宠爱,自然也爱王氏生下的王子。
七岁时,皇十五子胤胤被带到他身边巡幸、遏陵。
由于精通数学和乐律,皇十六子胤禄也被康熙亲授。
(康熙像)
十八子胤是康熙最爱的王子,被视为珍宝,一直想带在身边。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去热河打猎,八岁的尹毅自然也去了。在路上,尹毅突然发高烧。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病情一度好转,康熙松了一口气。考虑到尹没有康复,他停止了狩猎,回到了北京。但在回北京的路上,尹又发高烧了。康熙日夜担心,把他抱在怀里,亲自照顾,用温柔的语言安慰他。不幸的是,两天后,尹毅去世了。
王氏深受康熙宠爱,又有育嗣之功,为何一直得不到册封?
原来康熙有种族歧视,就像他的长辈一样,把满人当成高贵的人,而汉人则是低贱的人。因此,即使他破例让汉女入宫,他也故意降低自己的地位,以免让母亲的家庭获得权力,更不用说成为接近皇权的人了。
康熙五十七年,年迈的康熙最后一次封妃,他念在王氏陪伴自己多年,又生了三个王子,这才把王氏封为“密妃”。
差不多用了30年的时间,王氏才有了“密妃”的称号,真的有一种“媳妇熬成婆多年”的艰辛。她也成为康熙时期唯一一个有称号的汉族妇女。
(参考史料:《清史稿》)
清朝祖制规定满汉不能通婚 康熙为什么有汉人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