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相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有相国、相邦、令尹等类似职务。自秦武王以来,设立了左丞相、右丞相。进入汉代时,丞相成为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协助皇帝治理国政。汉末三国时期,丞相权力很大,经常设立官职,比如曹魏,自曹操、曹丕以来,就没有其他人正式担任丞相。至于蜀汉,诸葛亮之后就没有人再当丞相了。换句话说,诸葛亮是蜀汉丞相的一职。蜀汉后主刘禅为何废除丞相这一官职,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莫一是,这里不做深入的讨论。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是蜀汉唯一的宰相。为什么有“蜀汉四相”的说法?
一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在评价一些历史人物时,往往有四个人并列,如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公子、四大美女等。就蜀汉而言,有蜀汉四相(或蜀汉四英)的说法,这四个人分别是诸葛亮、蒋婉、费祎、董允。所以,问题来了,既然蒋婉、费祎、董允没有当过蜀汉宰相,为什么能和诸葛亮一起称蜀汉四相(或蜀汉四英)?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并不复杂,这是蒋婉、费祎、董允虽然没有丞相的名字,但却有丞相的事实。诸葛亮的接班人是蒋婉。《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婉费祎姜维传》记载:亮卒,以婉为尚书令,俄罗斯加行都护,节假日,带领益州刺史,迁将军,录书事,封安阳亭侯。
[img]331895[/img]
二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以蒋婉为尚书令,随后领取益州刺史,迁将军,记录书事。蒋婉的这些官职,单独拿出来就可以和丞相的一职相比了。首先,就尚书令和录尚书事而言,早在汉武帝刘彻在位的时候,为了削弱相权,就任命尚书令处理朝政,以“领尚书事”(即录尚书事)的名义掌权。汉末三国时期,蜀汉不仅以尚书令为重要官职,如曹魏、曹魏成立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将军、中国护军、尚书记录,成为曹丕的托孤大臣,而另一位托孤大臣司马懿也曾担任尚书令、尚书记录等官职。因此,很明显,在汉末三国时期,如果有宰相,尚书令可以算是副丞相,如果没有,那么尚书令可以算是宰相。
[img]331896[/img]
三
同时,对于蒋婉担任的益州刺史和将军来说,关羽粗心失去荆州后,蜀汉实际上只有益州。因此,益州刺史实际上可以负责蜀汉的大小事务。例如,诸葛亮也领导了益州刺史的官职。就将军而言,汉末三国是文官与武官的界限,远不如唐、宋、明、清等朝代,即将军不仅可以管理将军,而且对政府有更大的发言权。基于此,说蒋婉其实是蜀汉的丞相,自然没有什么可质疑的。蒋婉之后,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亮卒,易为后军师。一瞬间,代蒋婉为尚书令。诸葛亮去世后,费毅先是蒋婉的副手,后来取代蒋婉成为蜀汉的尚书令,蒋婉去世后成为蜀汉的首相。
四
@ 就董允而言,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七年来,以侍中守书令,为将军费祎副二。九年,卒。严格来说,蜀汉大臣董允是在费祎之前去世的,@ 其至死只是费祎的副手,@ 董允只能说是当时的副丞相。然而,董允曾担任蜀汉皇宫的官职,如王子洗马、黄门侍郎等,@ 他经常能纠正蜀汉后刘禅的行为,董允生前,黄皓一直被压制,对蜀汉没有太大危害。董允去世后,黄皓逐渐控制朝政,成为加速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与诸葛亮一起称之为“蜀汉四相”,结合蒋婉、费祎、董允的官职和贡献,无疑是合理的。
蒋婉、费祎、董允都没有做过蜀汉丞相 为什么他们能和诸葛亮并称蜀汉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