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马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提起魏延,不得不说他以三个问题命名,谁敢杀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重要的事情喊三遍。
第三次刚喊出口,背后闪出一个人,“我敢杀你!”刷刀,魏延人头落地,杀魏延的人是马岱。
魏延与其无怨无仇,马岱为何要杀魏延?
据《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临死前,计算魏延肯定会谋反,于是给了马岱和杨仪一个小把戏,让杨仪在明,马岱在暗。当魏延喊“谁敢杀我?”马岱趁其不备,背后就这样一刀。
不出军师所料,诸葛亮就像幕后的总导演,灯光就位!摄像机就位!演员就位!action,魏延人头落地。
然而,以上毕竟是浪漫,不足为信。真实情况是什么?
真实的历史是诸葛亮知道魏延是个刺儿头,心高气傲,普通人看不起他,普通人也管不了他,临终前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果他死了,让姜维和杨仪负责退兵,让魏延负责断后。如果魏延不想断,就别管他,自己跑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临终遗言并不意味着杀死魏燕。他知道魏燕和杨毅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此外,姜伟是新来的,担心魏燕可能不服从指挥,独自采取行动,留下遗言,让杨毅带领大军先撤军,最大限度地保留活力。
然而,杨仪却故意曲解诸葛亮的遗言,派马岱追杀魏延,并杀死了他的家人。《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致首于仪。
为什么马岱要和杨仪混在一起?而且愿意当杨仪的刽子手?
诸葛亮死后,马岱失去了靠山,作为西北外来户,他急需找一座大山,找来找去,就爱上了杨仪。
也许杨仪对马岱有一个承诺,“如果他将来成为宰相,他肯定不会对你不好”,马岱愿意充当杨仪的马前卒。
杨仪杀了魏延后,和马岱一起唱歌,向刘禅哭诉。丞相是怎么安排杀魏延的,魏延是怎么投敌的,我和马岱是怎么把魏延全部除掉的,等等。
杨仪把一切都推给了死无对证的诸葛亮。
刘禅是一个智商紧迫的人。他真的相信杨毅的话,并把他封为中国军事师。然而,这个职位比杨毅预期的要低得多。他想做的是总理。
杨仪心怀不满,不甘屈居于新任丞相蒋婉之下,于是整天抱怨不已,后来居然说出了“当初宁愿投魏”的反动言论。
结果,有心的人听到了,就把这话传到了刘禅的耳朵里,刘禅一怒之下,把杨仪贬为老百姓,不久就郁郁寡欢。
大靠山死了,马岱怎么了?马岱是杨仪的一群人,也逐渐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很快就抑郁了。
马岱的政治能力确实很低。马超临终时,曾委托刘备做后事,并说:“只有从弟岱,作为微宗血食之继,深信陛下,余无复言。”
临终遗言,马超没有提到他唯一的儿子马承,而是把马岱托付给了刘备,可见在他心里,对这个表弟是多么的不安啊!
马岱用自己的力量杀死了魏延,最后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