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张昭是东吴重臣不可或缺的。孙权为什么不任命他当丞相?

张昭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孙权能安定江东,制定朝仪,张昭功不可没。孙权曾两次提议设立宰相。张昭的资历是无与伦比的,很多官员都推荐张昭,但孙权没有采纳。到底为什么?张昭性格直率,敢于劝诫。也许这就是孙权害怕他的地方,后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然而,恐怕很难知道真正的原因。此后,张昭以年老为由不参与政治事务。也许他也知道自己在孙权心中的分量越来越小。

[img]331158[/img]

@ 张昭(156-236年),字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孙吴重臣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张昭南渡扬州避战。张昭在孙权兄弟孙策统一江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孙策任命他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事务任命于张昭。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张昭和孙策的关系类似于诸葛亮和刘备,也就是说,后者在外面战斗,前者守卫后方,处理文化和武术事务。基于此,如果刘备以诸葛亮为托孤大臣,孙策自然也会以张昭为托孤大臣。

孙策临死前,将弟弟孙权委托给张昭。张昭率领团僚帮助孙权,安抚人民,攻打叛军,成为孙权成功掌管江东的英雄。此外,在当时的江东,如果周瑜是武将之首,那么张昭无疑是文臣之首。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孙权派使请求成为曹魏的藩属,并将于禁送回北方。公元221年11月,曹丕送给孙权九锡,封为吴王、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军事。对于孙权来说,成为吴王后,他决定设立总理的官职,以帮助他处理政府。

然而,当孙权两次成立总理时,大家都推荐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言不讳、性格直率为由,不使用他。他先后使用了孙邵、顾雍等人。一方面,张昭作为丞相的推荐无疑是非常合理的。周瑜去世后,张昭在江东群臣中的资历和威望几乎是无与伦比的,这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相似。但孙权却以张昭敢于直言不讳、性格刚直为由,不用他。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的理由实际上符合真实情况。至于张昭的性格特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昭的外表矜持严谨,威严高尚。吴师傅在下面,他害怕。”对于敢于直言不讳、直言不讳的张昭来说,他在东吴真的很有威望,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害怕他。孙权经常说:“我和张昭谈过,不敢胡说八道。”

再比如《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权于武昌,临钓台,喝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说:“今天喝醉了,却醉在台上,是当止耳。昭对说:“昔纣是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也以为乐,不以为恶。“权默然,有羞耻,然后罢酒。就张昭而言,连孙权都敢直接批评,还以商纣王为例。而孙权听后,也只能暗自羞愧。

[img]331159[/img]

@ 显然,对于孙权来说,如果张昭真的被允许担任总理,他无疑会受到更大的限制。也就是说,老大臣张昭眼里不能揉沙子。一旦孙权的行为有问题,张昭一定是直言不讳的。@ 从孙权的角度来看,不让张昭当丞相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张昭的年龄也让他很难胜任丞相繁琐的事务。

宰相的职位,自然是大事小事都要负责的。公元156年出生的张昭,在孙权决定成立丞相的公元22年,已经66岁左右了。从年龄上看,张昭很可能无法胜任丞相的工作强度,这也应该是张昭和丞相失去一职的原因之一。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希望告老归乡。换句话说,就张昭本人而言,并不贪恋丞相的官位。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张昭是东吴重臣不可或缺的。孙权为什么不任命他当丞相?张昭是东吴重臣不可或缺的。孙权为什么不任命他当丞相?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