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魏忠贤时期的明朝,
如果魏公公得知他被处死400年后,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遗余力地帮他洗白,他应该能笑九泉。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获取信息的类型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太多,真假难辨,只要文笔好,很多假信息都可以变成真实。在“网络明史学家”眼中,魏忠贤魏公公的作品地位足以体现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颠倒黑白的巨大能力。
明末的外国入侵始于万历年间。当时,魏公公只是河间府的一个小地痞流氓。他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来影响外国人的行为呢?魏公公是一些小说中的“时空领袖”吗?他能控制宇宙中任何个体和群体的意识和行动吗?
至于魏公公和明朝的灭亡,确实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魏公公的执政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网络明史学家”认为,在魏忠贤掌权期间,明朝的财政收入已经从亏损转向盈余,因为魏忠贤下令征收商业税。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明朝在天启年间,财政收入增加了,那么,这种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呢?当然,不是所谓的“征收商业税”,而是通过加重田赋。魏公公免去了家乡直隶和青州等地的田赋。然而,天启六年预征了来年的30%田赋,天启七年预征了来年的30%田赋。很明显,魏公公在短期内通过透支农民的劳动和疯狂压榨农民的剩余价值来增加财政收入有两个后果:
后来崇祯皇帝留下了烂摊子,透支了农民的税收能力
增加了社会矛盾,使天启六年后农民起义频发,直到明朝灭亡。
此外,魏公公为应对关外后金的局面,不断向民间摊销辽薪,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img]329904[/img]
魏公公收钱的手段不止这些。通过收受官员的贿赂,他向商人征集银行“财务管理”。当然,收到的钱不是进入国库,而是进入魏公公的私囊。此外,魏公公利用国库里的钱,为天启皇帝做了很多实事,比如修三大殿。在军薪如此短缺的情况下,魏公公还能挤出500万两银子修缮三大殿,一修三年,不能说不“忠诚”,@ 在《崇祯遗录》中,王世德对魏公公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席宗在位七年,神宗四十多年积累扫地。兵兴以来,钱藏悬清。这样看来,魏公公真是“理财高手,大明栋梁”
至于辽东的情况,魏公公凭借袁崇焕获得了宁锦大捷,可以给袁崇焕任何奖励吗?魏公公虽然没有直接指挥,但毕竟是掌权者,自然是第一功。相比之下,袁崇焕惨不忍睹,拿到了他的奖励。然而,袁大人直接辞职,白银数十二。的确,从那以后,后金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入侵活动。
纵观魏公公掌权的三四年,他一方面横征暴敛,另一方面挥霍无度;对外,他不同情英雄。后金专注于蒙古部落,逃脱了灾难,但他被后世的一些人称赞为“大明救星”。可以说,魏公公真的是无尺寸的工作。我真的看不出魏公公值得吹捧的地方。
而东林党则惨不忍睹。明明从杨涟等人死后,东林党就再也没有真正掌握过自己的权力,却被很多“网络明史学家”强行拉出来鞭尸,但事实是,这些“网络明史学家”连东林党的具体内容都说不清楚。
@ 关于魏公公被崇祯埋葬、明实录、明史、国家争议,明季北略这些权威史书没有记载,它只出现在冯梦龙的小说《燕都日记》中,但这不是权威的散文,作为铁证据,这很荒谬吗?还是你应该感到难过?
魏忠贤时期的明朝是什么样的? 如果他不死,明朝可以压后金打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