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杨坚的有趣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开皇十七年,公元五九七年,即隋灭陈后八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免征全世界的钱粮。也就是说,今年的隋朝免征了所有的农业税。
这绝对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自汉文帝以来,已经有近700年没有皇帝这样做了。在接下来的1200年里,只有少数人,比如乾隆五次免费的钱和食物。
虽然已经完全消失了十多年,但农业税的意义,特别是历史意义,仍然不可低估。在中国古代,农业税几乎等于国家总税。免征一年的农业税是国家向农民发放的最大福利。
杨健这次发放福利的原因也非常直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年以来,户口繁荣,中外仓库积累,没有地方容纳更多的财富。为了避免浪费,不收税。
这一免税事件被认为是隋朝经济发展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与北周相比,隋朝的税收已经下调了40%(每户五石周税,隋朝三石)。在这样的税率下,他们仍然可以收取这么多税。看来隋朝真的很富裕,难怪杨光有信心打这么多仗。
问题是,这些是真的吗?或者,低税率收高税是合理的吗?
与今天复杂的税法不同,由于杨健废除了酒坊税和盐井税,隋朝政府的支出基本上只依靠农业税,即租金和平庸。因此,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税收:
总税额=调+租=人头税+土地税=每户税额×户籍+耕地亩数×每亩税额
总税额上升,耕地亩数波动较小,但每户应缴纳的税额下降,这意味着户口数量上升。那么隋朝的户口数量增加了多少呢?我查阅了隋书、《通典》等资料给你列了一张表:
隋朝户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581至5887年49‰;从589年到598年,户籍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3‰。最重要的是,仅仅17年的功夫,隋朝的户口自然增加了345万户(陈朝原有60万除外)!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数字,让我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口增长率——作为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代,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只有2-3%,1963年的3.33%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
相比之下,隋朝在各个方面都能实现如此高的增长率,尤其是医疗条件严重落后的隋朝。
相比之下,你看到了问题吗?
请注意,我对隋朝户籍人口的表述一直是“户口数”,而不是人口数。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当时缺乏统计手段,很难找出国家有多少人。更重要的是,隋的农业税以户口为基本征收单位。
事实上,隋初的户口数量并没有赶上生育潮,而是与一种行政手段有关,那就是他对户籍和土地的整顿。
最后,我们谈到了南北朝末期,各国的户籍制度几乎一团糟,尤其是北齐。混乱的户籍制度使国家特别难以征税。此外,税法中还有各种免税特权,这使得人们利用政策漏洞,成为免税家庭。
这些工作应该在北周完成,但由于政治动荡,它们落后于隋朝。在尉迟截、突厥等战争之后,杨健也下定决心要找出户口,明确税收。
[img]329737[/img]
这项工作首先在原北齐开展,法律极其严格: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正长期配置,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为了确定税收来源,杨健命令各州县按人头安排。如果你敢隐瞒,除了我的惩罚,甚至地方官员也必须分配军队。在这样的铁腕下,各地都出现了互相报告以保护自己的情况。
此外,杨健还下令将过去几十甚至几百人口的大家庭分成一个家庭。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为了纳税,但它获得了另一种副产品——聚居在一起的家族在这项运动中被拆分和打破,中国家族的碎片化开始了。
这项工作的结果是为帝国创造了44.3万新户和164万人口。国家户口突然增加了9%。尝到甜头的隋文帝接受了高炯的建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这项法律。
这就是隋初户口激增的原因。
我们必须承认,在和平繁荣时期,人口将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然而,当增长率明显超过自然规律时,我们必须讨论其背后的原因。
这种快速增长和高效的税收方式迅速填补了隋朝的财政部,为了投资皇帝的好隋朝官员也给隋文帝送了另一个礼品包:根据通典,开放皇帝九年(589年),隋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相当于约21.3亿亩。今天,中国的耕地面积越来越接近国土资源部规定的20亿亩红线。
需要注意的是,隋朝的实际统治面积与汉朝相似(耕地面积约5亿亩),既不包括东部三个省份,也不包括新疆和西藏,甚至两个广州和广州当时也没有包括在内。隋朝是如何实现这么多耕地的?
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在虚报数字。不幸的是,这个虚报数字是要纳税的。近四倍的耕地数量被夸大,这意味着人们必须缴纳四倍的税。
如果你把这个账算清楚,你就会明白隋朝开皇之治的经济成果是怎么回事。总之,这是一个典型的国富民穷的社会。
当皇帝仍然是杨健,知道省钱时,虽然税收很高,但至少人们可以承受;当他的儿子不仅要钱,而且要人民的生命(开大运河,征收高丽)时,人们只能起床要隋朝的生命。
当然,离隋朝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离杨健去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写他死之前,让我们看看别人的故事和伟大皇帝的大臣们。他们的状态是什么?
三百年的混乱,杨坚只用了十几年就恢复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