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徐达为什么要放虎归山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汉族,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直到23年(1363年),陈友谅才被打败。直到24年(1364年),朱元璋才任他为左相国。
[img]329551[/img]
直到27年(1367年),他带领军队摧毁了张世诚的地方分裂势力。同年,他任命了一名将军,并与副将军一起挥手北伐中原,推翻了元朝残酷黑暗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部分(今北京),元朝灭亡。随后,他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到右丞相,封魏国公。
他谨慎,善于治军,一生都在军事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是明朝开国的第一英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被封为中山王。
元顺帝的逃离一直是个谜
早在公元1368年7月,徐达北伐的军队就到达了河北省通州,距离元朝只有一两天的路程。然而,令人矛盾的是,北伐的军事指挥官徐达在通州什么也没做,呆了七天。
七天,元顺皇帝逃跑就够了。元顺皇帝似乎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果然,他半夜打开健德门跑了。然后,徐达的军队迟到了。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发生在不久的将来的开平。开平是今天内蒙古的正蓝旗闪电河北岸,是元朝的首都。徐达的军队懒洋洋地来了。明朝的军队士兵来到城市。看来他们应该在瓮中抓海龟,但徐达故意错过了包围圈的一个洞。元顺帝似乎明白徐先生的意思,又跑了。这是第二次。
元顺帝
朱元璋和元顺帝不如不见不见
开平王在春天经常生气,白白失去了活捉元朝皇帝的巨大功劳,但徐达并不急于解释他的动机:“虽然元朝末代皇帝只是一个夷狄(这是当时对少数民族的蔑视,也是历史的局限性),但至少他曾经是我们的皇帝。他管理中原这么久,是一个合法的统治者,我们怎么能给他一些面子呢。
如果我们真的抓住了他,我们的老板朱元璋应该如何对待他?对于这位前皇帝,你给他封了一块地吗?还是你愿意杀了他?我认为两者都不好。最好把他放在最好的位置。”
常遇春不同意徐达的做法,班主任回朝后给朱元璋做了一个小报告,但朱元璋并没有责怪徐达。
由此可见,朱元璋和徐达在处理元顺帝的问题上有默契。有专家证实,徐达可能没有参加过开平追击战,但《明史》确实记载了君臣关于元顺帝去向的交流。
朱元璋在汴梁时,徐达秘密向朱元璋请示:元顺帝要逃跑,要不要乘胜追击?朱元璋回答说:把他赶到塞外就行了。
[img]329552[/img]
《元史》中也有证据,在《元顺帝本纪》中,朱元璋认为自己“知顺天命,退却”,勉强实现了元明的和平交接。鉴于此,他被称为“顺帝”。在元朝,元顺帝被称为“元惠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太祖朱元璋和徐达的思想是正确的。在封建社会,君臣观念十分沉重。虽然元朝是起义军推翻的对象,但人们仍然把他当作元顺帝本人的“君主”。
例如,杨迪皇帝是暴君和被推翻的对象,但当他被杀在扬州时,叛徒李渊、窦建德等人为杨迪皇帝哭泣;另一个例子是崇祯皇帝,他是李自成推翻的对象,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他埋葬了自杀的崇祯。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向世界宣传君臣的观念。而且,元顺帝皇帝还不算赖。他恢复科举,减税,取得了成绩。
鉴于这种背景,如果元顺帝被俘,朱元璋和前朝的老板应该如何相处?如何相处很尴尬。最好消失。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
徐达两次抓住元顺帝 他为什么要放虎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