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君子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战国四君子是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除春申君外,其他三人均为王后)。因为他们四人都是礼贤下士、广交宾客和收养数千名游客,所以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敌国作战,成为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在青年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美丽的谈话!
然而,为什么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是假君子,只有信陵君才是真君子呢?让我们先看看这四个人的情况。
[img]329037[/img]
齐国孟尝君田文、桂姓、田氏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国宰相田英的妃子,一生都在齐魏秦之间奔波,开启了养士之风。从礼贤下士和客人的角度来看,孟尝君做到了极致,但孟尝君有两个主要污点。
第一,孟尝君是齐国国君后,后来被任命为魏国宰相,曾与秦、赵等国合作攻破齐国,之后孟尝君中立于诸侯国之间。孟尝君身份特殊,却为了私利帮助其他国家攻打齐国,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二、孟尝君过赵,赵国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都笑着说:“是个小老公耳朵(矮个子)”。孟尝君听了大怒,和门客下车砍人。“杀了几百人,然后杀了一个县。”由此可见,孟尝君心胸狭窄。
热情招待孟尝君的平原君。面对孟尝君屠杀赵人同胞的行为,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反应,但估计他笑了。由此可见,平原君也是一个卖名的假君子。
赵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为赵孝成王之相。他是赵的重要人物。除了无视普通人,他还犯了两个重大错误。
第一,长平战争的导火索是韩国把上党地区给了赵国,导致秦赵爆发了长平战争。韩国的阴谋很明显,就是挑起秦赵之争,但赵胜劝赵孝成王接受上党地区,“无缘无故得到一个县,受之便”。
第二,当秦赵战争即将到来时,平原君计划的长平战争屡中奸计。面对秦国孤立赵国的计划和反间计(从廉颇换赵括),平原君非常平庸。
长平战争第二年,秦军围困邯郸时,平原君用毛遂、李同等人解决了邯郸的危险。虽然这是平原君的功绩,但他的功绩不足以赎误国罪。
楚国春申君黄歇,楚国六大家族中的黄氏中人,曾任楚相,是四君子中唯一的非宗族成员,以辩论而闻名。然而,真正让春申君被楚顷襄王重用的是设计将王子熊完救回楚国。当时楚顷襄王病重,但王子熊完在秦国是人质。春申君让熊完打扮成楚使逃跑,留在驻地,最后救了王子。
熊即位,被称为楚考烈王,自然重用救命恩人春申君,于是春申君持有25年的权力,说一不二,荣宠不衰。然而,这么多年来,春申君并没有改变楚国国力的下降趋势,这表明他的能力是平庸的。
在高峰时期,黄歇有3000多名门客,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排名第一。不仅如此,黄歇的门客更勇敢、更好斗、更奢华。优秀的门客穿着珍珠鞋,这让平原君的门客感到羞愧。楚国的国力正在下降,但春申君的生活非常奢侈。
公元前242年,六国组成联盟,让春申君当权主任,一度攻入函谷关。然而,秦军一出关,六国联军就战败逃亡,说明春申君的能力令人担忧。
[img]329038[/img]
魏的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的少子,魏安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为信陵(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后人称之为信陵君。
与其他三个人不同,魏无忌养士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拯救魏国,只是遵循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助政治方法,吸引食客,成千上万的养士,形成自己的力量。此外,信陵君的仁慈来自内心,不含虚假成分。历史被评为“战国四君,都被好士称为,但信陵的善良来自中心”。
长平战争结束后,秦军再次攻打赵国,包围邯郸。这时,列国拍摄于秦国的淫威,不敢出兵帮忙,于是有了著名的“信陵君偷符救赵”,打败了无法生存的秦军。公元前247年,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助,最终组成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军战败逃亡。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关门,不敢再出关。信陵君在军事上两次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魏危局,留下了《魏公子兵法》兵书,展现了信陵君的军事素养。
可以说,无论是礼贤下士,还是个人能力和行为,信陵君都是首屈一指的。只有这样,他才能落后,成为战国四君子中的第一位。学者唐和谐地说:“当时,秦患已极,六国中的公卿将相,但信陵真的可以下士,从建议中学习,所以他只能抑制秦。”。
司马迁的《史记·信陵君传》有2500多字,直称“公子”的有147个,远远超出了对其他三位君子的描述,说明司马迁对信陵君的钦佩溢于言表。这个细节揭示了信陵君才是真正君子的真相!
纵观历史,除了信陵君,战国四公子的其他三个人都有缺点,有点名不副实。与信陵君相比,其他三个人说“伪君子”有点严重,但至少是“假君子”。
为什么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才是真正的君子 其他三个人都是假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