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你听过明宣宗的故事吗?
明朝第五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年)在位时,创造了盛世的“仁宣之治”。他也是一位擅长绘画的皇帝。在艺术造诣上,朱瞻基略逊于宋徽宗赵霁。然而,在运用绘画的政治教育功能方面,聪明的朱瞻基远胜于昏庸的赵霁。今藏故宫的《松荫莲蒲图》是朱瞻基等作品的代表。
对于这张图,学者高云萍在紫禁城杂志《画寓仁孝》中 巧待皇叔——朱瞻基《松荫莲蒲图》的政治寓意》一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据清安歧《墨缘汇观》记载,《松荫莲蒲图》第一段右首原明宣宗朱瞻基正书云:“宣德二年五月,御笔赐赵王。“皇帝尊亲之宝”(朱文大玺),可见《松荫莲蒲图》是宣德二年(1427年)五月,28岁的朱瞻基为赵王所作。赵王是朱高荀(1382-1431年),是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儿子,仁宗朱高炽的弟弟,宣宗朱瞻基的叔叔。
朱永乐两年(1404年)被授予赵王称号。他深受成祖的喜爱。被授予后,他没有去附庸,而是留在了北平。永乐三年(1405年)获得西北军事处理权。
从那时起,这幅画的内容与这一时期明宣宗朱瞻基与皇叔朱高火的微妙关系有关。关于朱瞻基与朱高火的关系,我们必须从永乐朝20多年的皇家储备之争开始。成祖朱棣以诸侯的名义出兵“靖难”,从皇侄建文帝朱允桢手中夺得皇位。
成祖朱棣除了第三个儿子,还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1378)~1425年),洪武28年(1395年)被授予燕王世子称号。从“靖难之战”开始,他统军一万多,挫败了李景隆50万军队的进攻,守卫了北平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立为皇太子。他慷慨大方,喜欢儒学,与乃父的尚武性格大不相同,所以“成祖失恋”,储君的地位非常不稳定。次子朱高旭(1380)~1429年),“靖难之战”中战功显赫,多次扭转不利战局。永乐二年(1404年)被授予汉王称号,他武功高强,成祖曾轻许将来将他改为储君,因此他不愿居于长兄朱高炽之下。四子朱高早逝。
成祖朱迪易储的意图不时萌芽,加剧了儿子之间的斗争。朝鲜一般认为皇位继承问题仍有很大变量,因此文武大臣一般分为两派:一派是文官集团,以皇长子朱高炽为皇储;原靖难军将领将二子汉王朱高旭为皇储。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永乐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主要矛盾。
[img]328629[/img]
在这场夺储之争中,朱高炽“依靠宠物,多行违法,与汉王高旭谋夺王位,时间为王子”(《明史》卷180),对朱高炽构成了严重危害。朱高炽七年(1409年)第一次谋夺储位的阴谋被曝光,他的政府官员被斩首。
后来,在长子朱瞻基和文官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朱高炽多次挫败了两兄弟夺取储备的阴谋,保住了储君的地位。明永乐22年8月(1424年),朱高炽为明仁宗登基。
洪熙元年(1425年)6月,在位仅十个月的仁宗朱高炽突然病重去世,让一直觊觎王位的汉王朱高旭和赵王朱高炽看到了新的机会。朱高旭甚至计划在朱瞻基回北京的路上杀死他。
宣德元年(1426年)8月,汉王朱高旭在乐安起兵造反。朱瞻基将朱高旭的父子俘虏回京。班主任途中,群臣多同意户部尚书陈山乘势移师解决彰德赵王朱高荀的建议,只有大学士杨士奇坚决反对派兵俘虏赵王。朱高旭起兵前曾与朱高皋有过联系,而朱高皋却没有告发,有知情不举之大罪。看朝朝历代,遇到这件事关系到宗室谋逆的案件,多以杀戳或囚禁手段解决。
朱瞻基本上可以从大臣那里讨论,俘虏赵王朱高荀,寻求一切。然而,明宣宗并没有治愈赵王朱高荀,给了他改革的机会。在宣德两年后,朱瞻基画了《松荫莲蒲图》,送给了他的叔叔朱高荀,让他放心。
《松荫莲蒲图》卷反映了明宣宗朱瞻基对其政敌朱高赭采取了妥善处置,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故事。
[仁宣之治]明宣宗是什么样的人?皇叔造反他没有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