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虽然很欣赏曹植,但曹操最终还是把继承人选为曹丕。当然,从结果来看,曹操并没有选错人,曹丕完成了曹操一生的遗憾,他登基称帝,改朝换代,也算是为曹家光宗耀祖。如果曹操仍然坚持让曹植继位,魏国将如何发展?很多人认为曹植太书生了,不适合当皇帝。事实上,这些人低估了曹植。曹植在官场上的行为和想法不在曹丕之下,但曹植更情绪化,这也是他输给曹丕的原因之一。
[img]328431[/img]
在中国历史上,雍正九龙争夺王位,李世民玄武门的变化不言而喻,三国曹丕、曹植兄弟之间的竞争足以排名前几。
东汉建安22年(公元217年),曹丕战胜曹植,被曹操列为王子。之后,曹丕报复了曹植的各种打击,比如七步诗和各种软禁。公元232年,曹植郁郁寡欢,年仅40岁。
现在,让我们假设:如果曹操当时选择了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植能成为魏国的皇帝吗?
让我们来看看曹操为什么放弃曹植。很多人会说,很简单,曹植豪华,不符合曹操节俭的思想。事实上,曹操放弃曹植当然有这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曹操认为曹丕和曹植的能力是一样的,所以他“久而不决”。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曹操更注重道德,即“坐着不乱”的决心,曹丕比曹植强。
例如,贾诩建议曹丕“尊重道德,努力工作,日夜努力工作,不违背儿子的道路”。曹丕做得很好,故意压抑自己的欲望,收购曹操周围的人。每个人都被称为派的美。
第二,与曹植身边的红人杨修有关。
杨秀出生在东汉清朝的顶级巨人洪农,比曹操高得多。曹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地主。他上台后,不遗余力地压制了这个富裕的家庭。杨秀是曹植的铁杆人马,这让曹操很害怕。如果曹植继承王位,曹植能压制以杨秀为代表的士族吗?
[img]328432[/img]
此外,杨秀是前淮南军阀袁术的侄子。袁术出生于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家庭——汝南袁氏,他的地位高于杨氏。如果杨氏与袁氏结盟,曹操以前压制士族的努力可能会被摧毁。
至于曹植的铺张浪费,其实更多的是曹操在决定放弃曹植的情况下故意给外人看的借口。其实曹丕的生活也是奢侈的,比如向东吴孙权求雀舌香、象牙、孔雀等等。
曹操放弃曹植,并不是说曹植的治国能力不好,否则曹操就不会“怀疑,几个(立曹植)是王子”。曹植的问题只是有点任性和放荡,但并不荒谬。
所以,曹植的优点是什么?第一个是“性机警”。
让我们来看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开头。“太祖(曹操)机警少,权力强,任侠放荡。”众所周知,曹操的能力是千古一帝的水平。曹操“机警”“任侠放荡”,却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曹植为什么不能?
后人总说曹丕有治才无文才,曹植有文才无文才。他认为曹植只会背诵诗歌和作文。他是一个文学巨人和政治傻瓜,就像宋徽宗一样。事实上,这些都是偏见。曹植的政治能力至少不比曹丕差多少。
曹植曾评价汉高祖刘邦,说刘邦任用人才,听他的言行。如果曹植是皇帝,他就不会太坏。
另一个例子是对吴的态度。曹植早就看到孙权没有平定世界的雄心壮志,只想守住江东三分之一亩的土地。曹植在给司马懿的信中说:“今天的小偷想保护江表,保护区里的吴。他没有与宇内竞争,角胜于平原。”历史证明,曹植并没有看到孙权。
曹丕和曹植的军事能力显然无法与他的父亲曹操相比。然而,曹植经常跟随曹操。虽然他不必亲自战斗,但他看到了他父亲的军事技能。曹植本人也说:“看(曹操)行师用兵的趋势。”曹植敢于如此自信,因为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军事技能。他邀请曹丕派他到东吴或西蜀前线。作为一名偏见的将军,他愿意带领军队冒着矢石,成为第一名士兵。
此外,曹植有战略眼光。他反对曹睿出兵讨伐辽东的公孙渊。原因是辽东人口狭窄,人口稀少,不足以增强中原的实力。一旦他不能被攻击,东吴和蜀汉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曹植的建议是暂时不攻击辽东。首先,发展中原的经济实力,如省兵役、劝农桑、薄赋敛等。魏国的实力压倒吴蜀后,吴蜀自服,更不用说辽东了?
曹植的能力没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曹操立曹植为后裔,魏国的文武大臣能不能听他的指挥。
曹操去世220年,魏国还有大量的文臣和武将,包括中友、华欣、王朗、董昭、蒋济、陈群等。顾问包括程昱和刘烨,当地成员包括梁习、张既、文康、杜畿等。更不用说将军了,曹仁、曹洪、曹休、曹真都在,张辽、张合、徐晃、臧霸、文聘、徐峥等人都还活着。
事实上,这些人对曹丕或曹植没有明显的倾向。可以说,他们是看着曹植长大的。即使曹操建立了曹植,他们也会低头称臣。在他们看来,向曹丕屈服与向曹植屈服没有太大区别。
其实曹植和这些朝中重臣大多打过交道。比如曹植曾经写过七首《辅臣论》,称赞钟友的“精细听察,理析毫分”,称赞华欣的“清素寡欲,明敏特达”,称赞曹休的“文武兼备,权智时发”,称赞王朗的“英辩博通,见传异度”,称赞陈群的“进吐善谋,德纯”,称赞曹真。
从这些“辅臣论”中可以看出,曹植是一个有政治情商的人。他知道如何在官场生存,尽管有些人可能没有他称赞的那么完美。可以假设,如果曹植成为皇帝,他可以在这些重要的大臣面前从容应对,无论是文才、治国能力、智商还是情商。
一般来说,如果文臣武将太强,君主相对弱势,君主往往会用“忍”字。曹丕在一定程度上“忍”了这些英雄元勋,曹植在这方面甚至比曹丕更有技巧。
曹丕登基后,他对曹植进行了各种打击和限制,但曹植总是像水一样平静。当他应该吹捧曹丕时,他从不手软。曹丕代汉时,曹植称赞曹丕的“圣德龙飞,顺天革命”。这种“装孙子”的耐心不亚于刘备和司马懿。
总的来说,如果曹植即位,魏国就不会有问题,至少也不会比曹丕差。但他死后,很难说魏国是如何走向的。
如果曹操把自己的位置传给曹植怎么办? 魏国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