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荫莲蒲图画了什么?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宣德二年(1427年)五月,一名身穿黄袍的中年人正准备骑马离开。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他立刻从马上跳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几个太监匆匆赶来,为首的太监手里拿着画轴,小心翼翼地递给他,说:“这是皇帝今天亲笔画的,请王爷收好。中年人毕恭毕敬地接过画轴,向北京方向磕头下拜。谁能想到,面前这样恭敬的中年人,曾经是一个试图谋权夺位的皇叔呢?
[img]328105[/img]
明 朱瞻基 连浦松荫卷 局部1 故宫博物
痴迷于书画,沉迷于享乐的文艺皇帝
中年人手中的这幅画叫《松荫莲蒲图》。他的作者是明朝第五任皇帝朱瞻基,他是一位极度痴迷于书画和享乐的文艺皇帝。在这一点上,他足以与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相媲美。
[img]328106[/img]
明 朱瞻基 连浦松荫卷 局部2 故宫博物
从明宣宗和宋徽宗的经历来看,他们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器物方面,宋徽宗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专门命令工匠为自己打造一代著名的瓷器汝窑,其釉色美受到世界的赞赏;明宣宗还让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了一批瓷蟋蟀罐,以玩蟋蟀。它很少见,但制作精美。他在拍卖会上以920万元的高价出售。
[img]328107[/img]
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 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
在书画方面,宋徽宗原创瘦金体,绘画精致、温柔、富有、华丽;明宣宗书画具有元代文人画的风格,看似随意,实则潇洒,仅次于历代皇帝宋徽宗。然而,在治理国家和政治方面,宋徽宗无法与明宣宗相比。明宣宗的能力不仅治理国家,而且将这一思想带入自己的书画作品。松荫莲蒲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徽宗 《瑞鹤图》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明初书画背后的政治风云
明宣宗画的《松荫莲蒲图》其实是明初复杂的政治环境。虽然他的祖父明成祖朱棣立了他为王子,但他实际上考虑让另一个人即位。这个人是明宣宗的皇叔—汉王朱高旭。他是朱迪的第二个儿子,善于用兵。他在靖难战争中立于战功。他比他优雅的王子更像他自己。因此,他经常改变易储的心。他的官员看到了皇帝的心思,于是开始站队。
朱高煦 网络图片
俗话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明成祖朱棣确实是一位明君,但他也是一位凡人。有这个想法是正常的。当时,汉高祖刘邦也不喜欢他的长子刘盈。他想让戚太太的小儿子刘如意成为王子。多亏吕后让张良帮自己邀请商山四皓,否则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幸运的是,在朱高炽背后,解缙、杨士奇等文臣的支持下,他保住了王储的地位,成功登基成为明仁宗。
[img]328108[/img]
朱高炽,明仁宗 网络图片
然而,在洪熙元年(1435年)6月,明仁宗因病去世后,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受到了极大威胁。他的叔叔汉王朱高旭和赵王朱高旭计划在他回来的路上抢劫他,但他没有成功。因此,汉王朱高旭在宣德元年(1426年)发动叛军,而赵王朱高旭则没有发动,等待机会。但明宣宗很快击退了朱高旭的军队,活捉了朱高旭的父子。
[img]328109[/img]
明宣宗朱瞻基 网络图片
对于叛徒朱高旭的父子来说,明宣宗可以选择把他们当成普通人。对于躲在黑暗中的赵王朱高迅,明宣宗表现出了一种慷慨的心态:他直接写了一封信,派使者给他,后者立即理解了明宣宗的意图,立即辞去了王府的警卫部队。明宣宗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满意,所以他给了他“松树莲花蒲图”,以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
[img]328110[/img]
宣德御笔《莲蒲松荫图》 网络图片
被书画降服的皇叔,是被形势逼,还是急流勇退?
明宣宗把《松荫莲蒲图》送给了赵王朱高福,安抚了曾经权重很高的皇叔。很多人认为明宣宗这样做是为了保全皇室的面貌,也是他政治智慧的体现。从朱高福的角度来看,他的选择是在这个时候屈服于明宣宗,情况是被迫的还是急流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朱高绥王府赵王 网络图片
首先,这个时候开始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明成祖在位时,朱高膦趁易储时偷偷毒害他,试图谋杀他的父亲和皇帝。如果他成功了,情况可能就不会那么被动了。如果朱高旭成功起兵,朱高膦可能会再次受益于渔民。但朱高膦错过了这两个机会。
[img]328111[/img]
《明宣宗行乐图》 网络图片
第二,朱高火本人的实力不足以动摇明宣宗的地位。宣德两年(1427年),明宣宗基本掌握了朝鲜局势。朱高火曾经刺杀过他的父亲,但他的名声很差。很少有人支持他。此时,叛乱无异于用鸡蛋击中石头,不测量自己的能力。最好借此机会保护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命。
如今,明宣宗的《松荫莲蒲图》已成为故宫的经典藏品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宣宗与汉王朱高旭、赵王朱高荀之间的恩怨也消失了,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危险。皇室自古以来就没有亲情,但如果你懂得审时度势,不过分追求权势,也许还能获得一丝活力。如果你在职场,这条铁律也能让你过得顺利。你觉得看完文章怎么样?
《松荫莲蒲图》画了什么?为什么明宣宗能靠画来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