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如何灭亡的故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300辆战车,成千上万的士兵对商朝腹地的歌曲发动了军事攻击。由于周文王在晋南和河南北部战场占领了黎国和崇国,周联军可以直接进入牧场。在这里,联军首次遭到了商朝军队的阻碍。
据《史记》记载,纣王显然没有为突如其来的周军做好准备,匆匆抽调了大量奴隶出城迎战。结果,战争只持续了不到一天,商军被打败了。
牧野位于商郊。《水经注》作者李道元曾研究过“自朝歌至清水,土地平衍,据高跨泽,悉牧野”,即牧野是一片开阔的土地,这意味着在军队崩溃后,纣王无法抵抗周武王的进攻,绝望地登上鹿台自焚而死(也有人说纣王死在前线)。
[img]327675[/img]
然而,有一个细节经常被后人忽视:朝歌(今河南祁县)不是商朝的首都。自从盘庚迁都于殷以来,北蒙古(今河南安阳)是商朝的首都,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殷墟。
对此,古本《竹书纪年》非常清楚:“自盘庚迁殷,至周灭亡,273年,更不徒都”(从未迁都)。那么周王的朝歌是什么呢?史书清楚地记载,朝歌是周王的离宫。
事实上,考古发掘也证实了殷墟(安阳)一期至四期的文化是持续的,在第四期,即帝乙、帝辛(纣王)时代,殷墟不仅有60个宫殿遗址,而且第四期贵族墓葬占总墓葬的60%以上。
@ 殷墟第四期遗址中,窖穴和灰坑分布密集。这些因素表明,在纣王时代,都城安阳人口密集,没有衰落中断的迹象,这显然是朝歌考古遗迹无法比拟的。这进一步证明了商朝的政治中心一直是殷墟,而不是朝歌。
但另一个问题立即出现:由于安阳是商朝的首都,人口繁荣,为什么周王选择在歌曲中抵抗周军,失败后为什么不撤回首都继续抵抗呢?
殷墟考古发掘给出了答案。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探索殷墟以来,经过近70年的考古发掘,证实殷墟没有城墙遗址。
这并不是说商朝不擅长建造城墙防御设施。事实上,郑州商城和僵局商城的考古发掘表明,商朝人不仅擅长修建城市,而且城市规模非常大。城墙宽度一般在20米以上,城墙多达三重。
[img]327676[/img]
可以看出,都城没有修建城墙,这是商朝故意做的。这是安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北有环水和漳水,西有太行山东有大河。只有南面是一片开阔的土地,但在殷墟的南面有朝歌,一个重要的军事城镇。这种防御模式与后来秦朝以一封信的危险防御敌人的做法相同,但都城咸阳没有修复城墙。
当然,商朝和秦朝的最终结局也出奇地一致,朝歌失守,都城没有城市御敌,商亡;函谷关一破,咸阳也没有城墙抵抗,秦亡。
[img]327677[/img]
周王选择常年住在离宫朝歌,其实别有用心。
自崇国灭亡以来,周军可以从孟津渡过黄河进入商朝腹地,而朝歌的军事存在可以守卫黄河口岸。@ 纣王常年驻扎在这里,不仅可以防御西来的周军,还可以指挥附近的商军对东夷的讨伐。
当然,朝歌的军事作用需要商军主力驻扎在附近。事实上,早在盟津观兵时,周武王就聚集了800名诸侯对商朝发动军事进攻,但此时商军主力刚刚驻扎在朝歌附近,@ 以“女未知命运,不可也”为借口,周武王选择退兵。
周军的退役使周王误以为自己解除了威胁,再次将主力转移到东方作战。结果,仅仅两年后,周武王再次以突袭的方式东进,商军主力无法回援。周王不得不派奴隶去战斗。结果,他死了,死了。
那么周武王的军事进攻有多突然呢?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利珍上曾有这样一段铭文:“武征商,
只有甲子朝,岁鼎克。闻夙(夙:早上)又做生意。《尚书·牧誓》还记载“甲子莫爽(莫:黎明前),至于商郊牧野,王朝是誓言。”远道而来的周军选择在刚到达牧野的黎明时发动进攻,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战争的突然性。
可以说,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周王战略部署不当。
商朝的都城不是朝歌吗?为什么纣王会在朝歌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