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年余功不决。-史记.萧相国世家
项羽乌江自杀后,刘邦平定天下,成立了大汉。说到功行奖,大臣们争论不休,一年多没有解决排名问题。经过多年的战斗,哪位将军没有十几处创伤?哪个还没有攻击过几座城市?@ 没有人接受任何人,也没有人愿意排在后面。
然而,刘邦灵机一动,放弃了所有武将,将文臣之首萧何推到了第一功之位。这是一个创举。他改变了秦朝,用实际军功封官爵的一般规则,把文臣和武将结合在一起。但是武将们很不满意。他们说:我们穿着盔甲,浴血奋战了100多场,用生命攻城略地。萧何只是在后面,他怎么能是第一功呢?
[img]326588[/img]
高帝说:“丈夫猎杀兽兔者狗,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今天的君徒可以得到兽耳,功狗也可以。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刘邦解释说:狩猎时,是走狗追兔子,但猎人发现了兔子和野兽。你血淋淋的战斗,直接的结果,是一只功夫狗。小何在后面,就像一个寻找猎物的猎人,他是一个功夫。@ 萧何才是第一功。刘邦这么说对吗?
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煮。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刘邦说,这是有道理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私——他想用小何来压制整个冲动的将军群体。作为第一个文官,小何已经有了文官制度的晋升制度。没有必要和将军混在一起。相国并不比将军差。然而,刘邦赢得了世界,适当地压制了将军群体,这有利于维护君主权利。这不仅是国王的智慧,也是文官压制将军的起源。
列侯毕已经被封,并且排名第一。俗话说:“平阳侯曹参身70创,攻城略地,功绩最多,宜第一。”已经是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没有以复难之,但心欲第一。
封侯爵后,他不得不排功臣座次。大臣们都认为曹参应该是第一个,但刘邦仍然希望萧何成为第一个。大臣们这么说是有原因的·:1.西汉建国初年,武将远多于文官,曹参的呼声自然高;2.随秦汉制,秦朝将军功,曹参军功是最大的。
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曹参的功劳是真实的:摧毁两国;抓住两个国王;抓住六名将军;征服122个县。此时,韩信早已成为齐王、楚王,曹参是汉朝的第一位将军。因此,只有曹参或小何排名第一,他们是刘邦的两位老兵,区别只是文学和武术的区别。
[img]326589[/img]
但刘邦为了稳定江山,还是力排众议。选择萧何,萧何成为第一功臣,曹参排名第二。说白了,“功人”、“功狗”的说法是为了皇权,这是文武平衡的第一次倾斜。虽然幅度不大,但它开创了先例。后世皇帝一直在使用它,并逐渐形成了文盛于武的文化。
参与汉相国,出入三年。卒,死后侯。儿子代侯。人们唱道:“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不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虽然曹参受到刘邦的压制,但萧何非常认可自己的实力,并在临终前推荐曹参为相国。萧何死后,曹参出任大汉相国,继续遵循“安静无为”的道家国策,留下了“萧规曹随”的美誉。
太史公说:曹相国参攻城市野战功能多,与淮阴侯俱。信已灭,列侯成功,只参与其名。参加汉相国,安静极言合道。然而,人们离开秦朝后,参与休息是无所事事的,所以世界称之为美。
曹参的野战功绩堪比韩信;治国之道不亚于萧何;出将入相,文武兼备。刘邦压制曹参是为了维护皇权,压制武将群体,这是君主的智慧。曹参用萧何制度帮助刘邦的儿子,留下“萧曹随”的典故,这是臣子的智慧。他们都是汉初最优秀的浪漫人物,但他们的立场不同。
太祖武帝,沛国桥人,姓曹,忌操,字孟德,汉相国参。
400年后,在动荡的东汉末年,曹参之后,曹操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曹魏的政权奠定了基础。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刘邦、曹参、小何,这三位杰出的后代,不是省油的灯,都建立了政权。
刘邦:两汉400年,汉武、汉宣、光武人杰出。曹参:曹操、曹丕、曹睿占领世界52年。萧何:兰陵萧氏,南齐、南梁的创始人,走出21位皇帝和30多位宰相。杨迪皇帝的萧太后是南梁末代公主,在唐朝依然繁荣。
为什么西汉开国功臣曹参被刘邦称为[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