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细君公主是谁?接下来,一起欣赏。
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一个由数百人组成的皇家使团,包围着一群华丽的队伍离开长安,出发到遥远的西域,护送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在这次远婚中,细君公主肩负着重大的政治、婚姻和军事使命,整个宫廷的送行规格高达国家仪式。
秦汉时期,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乌孙生活在祁连和敦煌之间。西汉初期,乌孙国王被当地另一个少数民族的月氏人攻杀。
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左右,乌孙国王的儿子昆莫得到匈奴的支持,恢复了国土。面对匈奴的进攻,月氏被迫西迁。
[img]326006[/img]
乌孙昆莫趁机率军追击,于是全国西迁至伊犁河和伊塞克湖,建都赤谷城。此时乌孙人口63万,主要从事游牧,成为西部地区的大国(后来成为哈萨克族的主支部)。
当时,西汉朝正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严重威胁。西汉朝初期,由于国力疲弱,对匈奴的威胁采取了“和谐”、礼物和消极防御政策。但这并不能阻止匈奴贵族的持续骚扰。
文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深入甘泉,逼迫长安,严重威胁西汉王朝的安全。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当他即位时,社会经济和经济已经恢复和发展了70多年。
汉武帝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将反击匈奴、从根本上解除匈奴威胁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在军事和婚姻战线上进行。
在军事上,西汉军队和匈奴军队展开了三次大规模战役。进入漠北,打败匈奴。从那以后,“匈奴远逃,漠南没有王庭。”
在婚姻中,西汉政府追求“切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政策,即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乌孙是西域大国,当然是西汉政府争取的重要对象。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元朔三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西汉与西域的通道。回国后,张骞写信给汉武帝,分析了当时西域的情况,认为只有乌孙才能在西域国家与匈奴竞争;
乌孙如能与汉代合作,葱岭以西的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一定会望风归顺。@ 张骞建议武帝在政治上与乌孙合作,建立婚姻关系,进一步与西域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孤立匈奴。
这时,与汉朝为敌的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婚姻关系,即将派兵攻打乌孙。乌孙国王害怕,于是派使节到长安,表示愿意娶汉公主为妻,与中国结为昆弟之国。
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大臣们认为可以。武帝答应了乌孙的请求。乌孙国王派人送了一千匹马作为聘礼。
然而,武帝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异国他乡,所以他从许多宗室女性中选择了江都王刘健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
江都王刘健是江都易王刘飞的儿子。刘飞出生于汉景帝和程姬。他和武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细君也是武帝的孙女。消息传到了细君的耳朵里。细君悲惨地笑了。没有比这更糟糕的结局,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
[img]326007[/img]
她在惊恐、悲伤和周围人的冰冷中度过了16个春秋。虽然他们仍然保留着家庭的民族地位,但事实上,他们和平民女性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远嫁异国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因为皇室的血液还保存在自己身上,大概和普通平民女性不一样吧?无奈中涌出的思绪是骄傲吗?还是更深的悲伤?细君自己也说不清楚。
当细君的队伍离开长安在河西走廊行驶时,当地官员沿途接送他们。经过长途旅行,细君和他的团队来到了乌孙的首都赤谷城。昆莫国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娶了细君为右夫人。
细君看到他面前的新郎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心里感到很难过。再加上言语障碍,我不习惯乌孙的生活方式。在孤独和悲伤中,细君想念家乡和亲戚朋友。
[img]326008[/img]
中亚的草原是壮丽的,但毕竟是空的。比不上扬子江沿岸柳丝依依的长堤和鲜花盛开的宫殿,于是细君唱了一首歌,自吟道:“我家嫁给了我,远托异国的西乌孙王。穹顶是房间里的Xi(毡),肉是吃Xi酪的浆。居常土思Xi心里受伤,愿意为黄虎X回老家。”
两年后,昆莫变老了。他想按照乌孙的习俗,把细君嫁给他的孙子和未来的国王岑周。这一要求显然与汉族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相去甚远。细君公主一开始不接受,并写了一本关于武帝的书,详细报告了这件事,并要求汉族家庭为她做决定。然而,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政治考虑是第一位的。
武帝回书说:“按照乌孙的习俗嫁给岑周吧!这是为了继续与乌孙形成一个巩固的联盟,与匈奴打交道。”细君不得不再次成为昆莫孙子岑周的妻子。很快,昆莫就死了。
岑周继位为乌孙国王。细君公主和岑周结合后,生下了一个名叫少夫的女儿。细君和岑周没有在一起生活多久。细君公主生下女儿后,因过度悲伤和虚弱而去世。
远嫁异国,对于细君公主个人来说当然是一场悲剧。自从细君公主来到乌孙后,乌孙成为汉朝向大湾、岳氏、安息等地扩张的前哨据点。使节和商人把它作为前往中亚的中转站。
中原的丝绸织物、铁器、冶铁技术等都通过这里引进了大湾、安息等国家。毛织物、汗马、石榴、葡萄、苜蓿等中亚、西亚等地的特产也相继引进中国。在中外界的广泛接触中,中西文明有了新的发展。这为细君公主的悲哀和遗憾增添了一些光辉。
你还早和公主解忧!细君公主的结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