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他的两位王子,就无法建立明朝:中山王徐达和开平王常遇春。在朱元璋攻略世界的过程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后面。徐达长期担任前敌总指挥,主持大局。“他很勇敢,所以他可以遏制混乱,削减英雄。”他是一位聪明、勇敢、行为端方的优秀总司令。
[img]324205[/img]
常遇春在明朝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徐达。他的优势是“摧毁军队,所向必克”。凭借出色的武术和勇气,他克服了困难,横扫了强大的敌人。他是朱元璋最依赖的爪牙大臣。徐昌两人在朱元璋的指挥下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讨论了军用飞机,带领军队出去。他们不仅是上级和下级,而且是亲密的战友和生死兄弟。
[img]324206[/img]
徐达有资格跟随朱元璋。13年(1353年),朱元璋也是红巾军郭子兴下属的将军。回老家招兵的时候,徐达来报名参军,跟随朱元璋一辈子。常遇春来晚一点,红巾军起义之初,常遇春先是落草为寇,啸聚山林,以抢劫为生。1355年,朱元璋带兵征战,路过常遇春的老家怀远县,常遇春早就听说过朱元璋的名声,带领下属前来归顺。
从那以后,徐达和常遇春并肩作战了十多年。从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到攻入元朝,他们几乎日夜相处,手脚相似。然而,在洪武元年(1368年)征服元大都市的战争中,他们的友谊第一次破裂。一向豁达的常遇春,却做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告诉朱元璋徐达谋反。
[img]324207[/img]
直到27年(1367年)10月,朱元璋统一了长江以南,拥有稳定的后勤基地,于是他准备指向中原,出兵北伐,发动了对元朝的最后一场战争。徐达担任北伐军大帅,经常在春天担任征服副将军,带领25万军队进入元大都市。
当时,元朝在北方红巾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面对徐达常遇春的虎狼老师,他连招架都没有。他崩溃了几千英里,失败已经确定。徐达常遇春一路势不可挡。洪武元年8月,北伐军进入大都市。元顺帝成了惊弓之鸟。在明军总攻之前,他带着后宫的妃子和金银财宝溜出城,想逃回漠北草原。
[img]324208[/img]
徐达指挥军队一举破城,进入元朝皇宫。士兵们内外搜查,没有看到元顺皇帝的踪迹。经过审问,战俘得知元顺皇帝已经跑了。我很惊讶,元顺皇帝是罪魁祸首,让他跑了无尽的麻烦,所以我迅速派出了几支精锐的骑兵队来追赶元顺皇帝。
虽然元顺帝先逃跑了,但他同时带着后宫女眷和许多金银软软的。他在路上跑得不快。明军骑兵轻装急攻,十有八九能活捉元顺帝。谁知道大帅徐达派出的传令兵迅速赶到,赶上明军骑兵分队,向他们下达了徐达的命令:停止追击,收兵回营。大家都惊呆了,但徐达一直禁止,大家都不得不回去。
[img]324209[/img]
据《剑胜野闻》记载,常遇春知道后,非常生气。他甚至怀疑徐达勾结元顺帝,有谋反之心,于是立即告诉朱元璋:“达反,追兵,顺帝,谋不可测!”徐达想谋反!追兵马上就要追元顺帝了,却被他拦住了。什么不是谋反?
[img]324210[/img]
常遇春哪里知道,这件事背后还有另一篇文章。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出征前,徐达已向朱元璋请示如何处理元顺帝。朱元璋回答说:“运气好,理固当衰,成败与天有关。若纵其北归,天命灭绝,彼自尽,不必穷兵追之。“他认为元朝的大势已去,不能成为什么气候,秉承“穷寇不追”的宗旨,不必追不舍,想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大度。因此,常遇春告发徐达谋反,朱元璋只是淡然处之,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这件事就这样消失了。
常遇春告发徐达谋反,朱元璋为何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