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和宋静是唐朝的名相,创造了开元繁荣时期的英雄。他们与方玄龄和杜如晦同名,并被称为“唐朝四位圣贤”。他们被公认为封建时代宰相的榜样和大臣的榜样。
[img]323725[/img]
姚崇宋璟
他们不同于房谋杜断,不是同时在任,而是一个接一个。开元元年十月,姚崇拜相,开元四年闰十二月罢相,任期三年零三个月。宋静接任后,在开元八年正月罢相,任期三年零一个月。
封建时期,宰相没有任期限制。他们之前的房玄龄担任宰相22年,死于任期;他们之后的李林甫担任宰相19年。姚崇宋静这么聪明,为什么他们在任期不超过四年就被罢相了?
表面上各有各的原因:
姚崇有两件事:第一,姚崇的两个儿子为官不检点,贪财好货,以权谋私;第二,姚崇的下一任主书赵璇接受了胡人的贿赂,被玄宗判处死刑。结果姚崇出面保护人,涉嫌结党营私。
[img]323726[/img]
姚崇
宋静也有两件事:一是当时恶钱(假钱)猖獗,宋静脾气暴躁,派人没收了很多,结果引起了公众愤怒;第二,宋静嫉妒邪恶,讨厌坚持上诉的罪犯,好人的不公正,结果被安排成讽刺小品,在玄宗面前表演。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姚崇和宋静被抛弃的原因似乎有些不情愿。姚崇的儿子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玄宗早就知道,如果皇帝想用姚崇,只要他的儿子不谋反,就不能原谅任何事情。此外,赵志,一个从七品芝麻官那里得到了皇帝的直接判决?这显然是一只震惊的老虎。姚崇长期以来一直是一名官员,善于谋划,聪明,理解皇帝的思想,并主动辞职。
宋靖所犯的错误,只是工作方法操之过切,动机不坏,皇帝罢免宋靖,也不仅仅是这两件事。@ 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可以让两个人被罢免。
[img]323727[/img]
宋璟
结合当时的政局,他们被罢相的真正原因其实有两个:
首先,在玄宗之前,朝鲜的总理往往同时有五六位,甚至十几位。太宗和武则天害怕总理的专权,并设立了许多总理,可以相互制衡。这样,虽然不会有专权,但对皇帝本人的要求很高。有很多人负责事务,很容易逃避和忽视事情。幸运的是,太宗和武则天都是政治强人,可以控制这些总理。中宗和瑞宗都不好。
玄宗上位后,遇到的情况与以前不同,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需要雷霆的手段,而且很多宰相一旦推诿起来,对政局非常不利。@ 玄宗采用了宰相专职制度,同时只有两位宰相,分别是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对一副,只能是正职。
[img]323728[/img]
玄宗剧照
姚崇的副手叫卢怀慎,德行很高。作为宰相,他住的房子不能遮风挡雨。他挂着破窗帘,只请人吃两盘豆子。玄宗对他说:“我主要用你来镇抚雅士俗人。至于世界大事,有姚崇。”@ 在政务上,卢怀慎命令姚崇为从,被称为“伴食宰相”。
宋静的副手苏毅也是一位道德高尚的文人。他的理政能力远不如宋静。他也愿意当绿叶,向宋静鞠躬。
这样,首相说,朝廷的工作效率比以往大大提高,在大胆的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虽然工作效率很高,但如果首相的权力一直如此之大,从长远来看,它将形成自己的权威,从而威胁到皇权。@ 玄宗只能采用专权而不久任的方式,宰相羽翼刚丰满就及时更换。
二是姚崇的行政纲领是上任之初向玄宗提出的“十事要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维护皇权;二是改革官治;三是改善民生。重点是结束中宗和瑞宗时期的混乱,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本质是“无论如何都是混乱”。
[img]323729[/img]
姚崇善于适应,可以根据不同的事情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阴谋和阴谋是非常灵活的。先天政变后,唐朝处于历史转折点的特殊时期,非常适用。
然而,当混乱得到纠正,形势稳定时,姚崇的灵活手段就不合时宜了。@ 姚崇被罢相,是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宋静在施政纲领上规章制度,完全继承了“十事要说”的精神。然而,他的性格与姚崇完全不同。他诚实而僵硬。形势稳定后,这样一个僵化的人需要倡导道德至上的氛围。@ 宋静及时登上历史舞台。
[img]323730[/img]
玄宗剧照
经过姚崇和宋静的努力,开元八年,唐朝形成了富民丰、繁荣的局面。宋静虽然道德高尚,但过于拘泥,整个社会朴素而充满活力,缺乏繁荣的气象。
宋静的继任者张说,宣宗需要在这个时候创造一个繁荣的时代,提倡文坛粉饰太平,强烈提倡封禅泰山。@ 宋静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虽然姚崇和宋静被抛弃了,但他们与玄宗没有任何区别。退休后,他们受到了优待。他们都被玄宗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高级官员,五天一次见面,继续发挥余热。玄宗与姚崇、宋静的合作,真是“君明臣贤”。
熊鱼自笑
[img]323731[/img]
开元盛世
浅见拙识,以便正在方家。
大唐名相姚崇宋靖与房玄龄同名,为何在任不超过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