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认识里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就在里克开始称病不上朝的一个月后,“李姬之乱”爆发了。这是巧合吗?
里克的行为应该是派郑所说的——“情况固其谋,彼此成功,难以赢得。”派郑不同意里克看似“明哲保身”的做法,但也不支持李姬。在派郑看来,他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他的君主晋献公会做他想做的事。
[img]323695[/img]
所以,晋献公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
晋献公在位期间,任命了荀息、韩万、狐突、里克等人,带领晋国从“一军”小国转变为“二军”次国。不仅如此,他还为巩固政权而“杀群公子”,表现出强大的执政能力。在“李姬之乱”之后,他甚至先后摧毁了虞国和郭国。正是他带领晋国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国君,真的有可能被李姬蒙在鼓里,甚至让他摆布吗?答案是否定的。@ 沈的死其实是晋献公策划导演的。否则,如果没有晋献公的支持,奚齐怎么能演一部明目张胆的“夺权大戏”呢?
里克是一个多么狡猾的人物啊!如果他已经知道晋献公的真实意图,他怎么能毫不犹豫地称病不上朝,对萌芽中的“李姬之乱”漠不关心呢?
里克首先让李姬的所作所为,然后在晋献公去世后,他违背了晋献公的命令,果断地杀死了太子习齐和卓子,并强迫忠臣荀息。可以看出,里克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为了晋国的稳定,也是为了利用晋国内乱的机会欢迎其他公子,以控制晋国的主政权。
在迎重耳失败后,里克指出了他的目标:在确认重耳无意返回晋国后,他并没有停止立新君的尝试和行动。相反,他把目光转向了梁国,想迎易武回国。
夷吾一直以来都有继位为君的高度意愿。然而,此时里克的行动立即引起了易武周围人吕省和英瑞的质疑。他们提醒易武注意里克的动机。此时,晋国还有其他公子可以站起来。不仅如此,既然里克已经杀了奚齐和卓子,那么他就不可能再杀了夷吾。也就是说,里克的行为很可能有欺诈行为。@ 对夷吾来说,无论如何还是要靠秦国的力量回到晋国。这是最好的选择,否则恐怕会有危险。
于是英瑞去秦国,和秦国约定:如果能出兵协助,等夷武回国继位,就把河东列城送给秦国。与此同时,写信告诉里克:只要你支持夷武,你就会被授予汾阳之城。
由此可见,虽然同样是支立夷吾继位,但吕省和英瑞一直主导着整个过程。
其实想想也知道,毕竟在这个时候晋国的乱局中,谁能掌握主导权,谁就能在未来掌握更多的权力。失势者只能被屠杀,这可以从里克后来被杀中看出。
那么,既然夷吾已经做出了承诺,为什么他会对里克失信呢?
[img]323696[/img]
事实上,从一开始,义武就无意将土地交给里克。里克先后杀死了奚齐和卓子,并杀死了荀息。更不用说之前承诺的土地不能兑现了。义武继位为晋惠公后,他不得不摆脱里克,以避免未来的麻烦。
但由于里克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杀死王子,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因此,晋惠公故意派里克的党羽丕郑出使秦国,目的是孤立里克。不久之后,周天子派使者会同秦国和当时的霸主齐国一起来到晋国。此时,晋国的政局趋于稳定,晋惠公立即开始处理里克。
面对里克,晋惠公直接将其送死。晋惠公为什么要杀里克?晋惠公担心里克在晋国的角色吗?
我还记得里克之前打算迎接夷吾回国,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里克迎重耳不成的“下策”,相信晋惠公也很清楚这一点。最后,由于情况的迫害,里克不得不放弃重耳,请夷吾回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夷吾的主动性。这一特点也表明,夷吾并不像当时的重耳那样容易控制。最后,夷吾在吕省、英瑞、秦军的护送下回国继位。可以预料到,里克已经被排除在权力的核心之外,晋惠公杀他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晋惠公以“里克仍被怀疑叛变”为由将他送死。即使里克不接受这样一个“不必要”的指控,他也没有反抗,最终不得不选择伏剑上吊。
@ 虽然晋惠公心里明白,没有里克的支持,他不能回到晋国继位,但从之前的事情可以看出,里克不仅有两颗心,而且别有用心,更不用说他杀了二君和一位医生了!
对于晋惠公来说,里克的心和行为都可以受到惩罚。如果晋惠公不杀他,如何建立国君威信?如何让国内医生屈服?
所以,晋惠公主政后,里克当然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里克杀了二君和一医生。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