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乾隆汉军八旗子弟强出旗的事情,
八旗制度作为满清入关和统治世界的基础,对清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政府也知道这一点。因此,清政府自入关以来,一直坚持“第一崇满洲”的政策,给予八旗子女各种特权。
例如,清廷入关后,开始在北京大规模占领汉民田地,安置大量八旗王子和官兵。同时,在北京等多个八旗驻防城市实行旗民分城制度,专门建立了只有八旗子女居住的满城。
[img]320963[/img]
八旗
同时,为了保持八旗集团的“纯洁”,也给了八旗儿童许多特权,著名的铁杆作物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随着清廷对世界统治的稳定,八旗集团总数只有数十万,随着生活的繁殖,数量逐渐增加。
清朝乾隆雍正时期,八旗子弟数量不断扩大,只需支付给清廷中央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为此,乾隆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全解决了八旗子弟数量过多的问题:汉军子弟出旗。
虽然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是基于女真人,但由于女真人数的限制,八旗集团也吸收了当时东北的许多民族。除了八旗中人数最多、地位最高的女真人外,还有许多汉人、朝鲜人、蒙古人、达吾尔人甚至俄罗斯人。其中,尤其是汉族人数最多。
[img]320964[/img]
八旗
大量汉人进入八旗的原因是不同的。有努尔哈赤崛起时加入八旗制度的原东北汉人,有皇太极时期清军多次入关掠夺的汉人,也有清军入关后投降清朝的汉人。当然,也有一些汉人因为母亲、过继、犯罪等诸多原因进入八旗。
这些汉族大多被列入汉军旗。虽然清朝皇帝一再声称满汉融合,但事实上,清朝朝廷和军队对各种身份的人分为369个等级。八旗内部自然也不例外。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满洲八旗自然地位最高,其次是蒙古八旗,而汉军八旗地位一直最低。
即使在地位最低的八旗汉军中,还是有等级的。清军入关前加入八旗,也就是所谓的龙入关者,优越感最强,地位相对最高。这些人也是汉军旗中满化程度最高的人。自然,这些人也是清廷最信任的人。
[img]320965[/img]
八旗兵丁
清军入关后,投降等诸多原因加入汉军旗的汉人,在生活习俗上仍然保持着汉人的习惯,即“满洲礼者只有十居一二,汉人礼者十居七八”。因此,这些人数最多的汉军子弟,不仅资历最浅,来源复杂,而且因为生活习惯与女真出身的八旗子弟格格不入,一直被满蒙子弟对待。
不仅是政治歧视,即使在待遇上,汉军的子弟也远不如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比如在八旗候补兵营的养殖兵中,满洲和蒙古出身的八旗子弟月银是三两,而汉军子弟月银只有二两。
甚至连清朝皇帝对这部分汉军子弟的歧视也毫不掩饰。乾隆年间,乾隆主持编写了《二臣传》,称清朝统一世界期间投降、为清朝做出贡献的汉人为二臣。这些所谓的二臣及其后裔大多属于汉军旗。
[img]320966[/img]
乾隆皇帝
与此同时,到了清乾隆年间,清朝定鼎天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八旗集团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人口开始迅速扩张。与此同时,由于旗手有各种特权,许多汉族儿童试图入旗。有些人花了很多钱和食物,有些人把自己卖成旗手的奴隶,有些人把自己当作旗手的养子。在各种手段下,大量汉人开始涌入八旗,成为汉军旗。自然,人满为患的八旗子弟需要越来越多的工资、银和铁杆庄稼,这给清朝带来了越来越难以承受的负担。
与此同时,八旗中汉人占八旗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冲击旗人的“纯洁”。比如雍正元年,据清廷统计,八旗中有44万名汉军和汉族奴壮丁,占当时八旗总数的72%。而且,由于这些人大多保持着汉人的习俗,清廷非常担心八旗子弟的汉化,很难维持八旗子弟“国语骑射”的基础,所以他们更担心。
[img]320967[/img]
八旗铠甲
最重要的是,随着清朝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准噶尔汗国的衰落和崩溃,清朝不再需要如此庞大的八旗汉族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继承王位后,他开始整顿旗帜,决定开除八旗内汉族血统的成员。
乾隆七年四月,乾隆皇帝发布了第一条将汉军旗人出旗为民的命令。这个法令的大致意思是:汉军旗原本是汉人,进入八旗的原因也不一样。除了满清入关前不需要出旗的龙功勋外,其他种类的汉军子弟,尤其是另计档案、养子开户的旗人,如果愿意改归原籍,可以允许他们像当地人一样,也就是普通汉人。
从字面意义上说,乾隆皇帝似乎仍然很温柔。汉军旗的旗手是否在早期阶段似乎都是自愿的,但事实上,在实施过程中,它远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么温和,更不用说汉军旗手的选择了。
[img]320968[/img]
八旗子弟
从乾隆皇帝的命令开始,除了所谓的汉军子弟,大多数汉军子弟都在旗帜上,无论是北京八旗还是省住房八旗,汉军旗人开始被迫攻击,到乾隆44年,除了广州1500人,汉军八八汉军,其他驻汉军已经出旗。
至于被迫出旗的原汉军旗,身体强壮的人被补充为低八旗一流的绿营士兵,而其他人则像民间人一样成为普通人,从事各行各业的生产。至于这些汉军旗出旗后留下的空缺,基本上都是八旗满洲补的。
可以说,乾隆皇帝的政策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八旗日复一日、人数过多、汉人比例过高的问题。例如,从乾隆父亲继位的雍正元年到乾隆儿子继位的嘉庆元年,经过90年的发展,汉军人数从44万降至22万,仅占当时八旗总人数的43%。正是在乾隆这一大规模的汉军旗人出旗措施之后,满洲以女真人为主的子弟取代了汉军子弟,成为了八旗集团的主导成分。
[img]320969[/img]
八旗子弟
清廷通过清理八旗中的汉军旗人,确保了其集团内部的“清白”。然而,即使清廷尽一切可能保持八旗满洲子女的“纯洁”和“武术精神”,事实上,八旗子女的腐败和汉化也不再是清朝皇帝的命令所能扭转的。
即使在清朝乾隆年间,大多数八旗儿童也无法使用,大多数战场上都是绿营和其他汉族军队。乾隆皇帝命令汉族旗帜的举动再次暴露了满族皇帝歧视汉族人的本质。我只是不知道,清军进入海关后,那些争相投降,为清朝统一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叛徒们会怎么想。
乾隆为了解决八旗子弟数量过多的问题 出乎意料的是,汉军子弟被迫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