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和赵匡胤比谁更有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看来,赵匡胤的能力显然不如周世宗柴荣。恐怕赵匡胤是历代开国皇帝中最省事、最便宜的。他穿着黄袍,完全继承了后周的政权。他几乎没有打折,什么都没变,没有战争,没有内乱,没有死人,只是换了皇帝。
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实把赵匡胤和前三位相提并论,显然是“萤火虫与明月争光”,水不好。
[img]320929[/img]
周世宗的功绩如何?
这样,如果上帝让这个人再活五年,一个完整的统一王朝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北方的契丹和金人还不够看,就像宋朝和金人、辽人纠缠了两三百年一样,只是没有恢复北方,但也让自己几乎死了。
后周政权是在后汉的基础上过渡的。后周成立时,周围有北汉、后蜀、南唐、吴越、契丹等分离政权。柴荣致力于统一世界,所以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说“十年探索世界,十年支持人民,十年寻求和平”,也就是说,30年来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
在显德的第一年(954年),柴荣的比部郎中向他提出了“平边政策”,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政策。同时,他指出,要统一中国,我们必须首先发展下周的经济,消除政治。根据平边政策的理念,柴荣首先在下周对经济、军事和政治进行了改革。
显德两年(955年),经过两年的努力,柴荣派往拱门,王景率军西征后蜀,占领秦、凤、成、阶四州,第一阶段取得战略胜利。同年11月,柴荣亲征南唐,占领南唐五州。
[img]320930[/img]
显德四年(957年),柴荣两征南唐,继续发动淮南之战。后周军队大获全胜,疆域大幅扩大。此外,南唐皇帝李静被迫遣使求和,向后周纳贡,割地,然后自去帝号,改名为“江南国主”,后周江北占有。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是国家所有。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也不难平之也——平边策
从那时起,后周在南方取得了第二阶段的战略胜利。南方政权对后周不构成实际威胁。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柴荣将兵锋转移到北方契丹和北汉。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再次亲自征服辽国。
这次进军非常顺利,几乎没有有效的抵抗,城市一路闻风而降。短短一个多月,他就占领了三关三州十七县的领土,一路前往幽州。然而,当柴荣准备继续进攻以恢复燕云十六州时,这位年仅39岁的皇帝最有可能统一五代十国,突然死亡。
他七岁的长子柴宗训继位。此时,柴荣许下的30年誓约只有过去五年多。只有这样,如果他再活五年,统一世界真的不难。
赵匡胤的能力如何?
[img]320931[/img]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部下的支持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几乎毫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对后周的国力没有任何影响。几乎可以说,赵匡胤继承了一个完整的后周,说赵匡胤是历代开国皇帝中最便宜的。另一个是隋朝,但隋朝至少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但赵匡胤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篡位后,他改周为宋,继续贯彻“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建隆三年(962年)以来,赵匡胤开始对南方发动一系列统一战争,开宝八年(975年)灭亡后蜀、南唐、南汉,正式统一南方。
在周世宗柴荣降维打击南方政权的基础上,花了13年的时间。最后,赵匡胤没有派兵打北方,这无疑给了北方政权喘息的机会。在赵光义时代,宋朝终于摧毁了北汉,统一了中原以南的大片土地,除了石敬堂割让的燕云十六州。
赵光义对辽契丹的北伐战争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宋朝对契丹的态度已经从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从那以后,宋朝在北方什么也没做。这真的让人纳闷,为什么一到宋朝就再也做不到契丹人了?
只怪柴荣死得早啊。
周世宗柴荣的成就是什么?柴荣和赵匡胤相比,谁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