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200多年的时间里,有两个女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被唾弃,另一个被称赞。被唾弃的是慈禧太后,被称赞的是孝庄皇后。众所周知,古人结婚较早。孝庄很小的时候就从家乡坐马车来到盛京。当时她只有13岁,嫁给了皇太极做侧福晋。
[img]316423[/img]
远离家乡的小庄在皇宫里并不无助。她的阿姨哲哲也是皇太极的妃子,她是大福晋。起初,小庄在后宫的地位很高,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姨哲哲。俗话说,很容易得到无价的宝藏,很少有情人。随着妃子数量的增加,小庄的地位越来越低。即使她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母亲的因素也不贵,但情况更糟。
[img]316424[/img]
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五个妃子。哲哲自然不需要大部分,直接被封为皇后,在六宫中排名第一,其次是陈妃海兰珠。这个海兰珠不是别人,而是孝庄的姐姐,比姐姐孝庄晚了九年。按照古代结婚的习俗,海兰珠25岁才嫁给皇太极。她以前应该结过婚,但是翻了一遍史书,没有找到确凿的资料。
[img]316425[/img]
我们暂时不讨论海兰珠是否有婚姻史,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自从她成为皇宫的妃子后,她就被皇太极宠坏了。不是女王比女王好,连阿姨哲哲都比不上她。作为姐姐,小庄也是如此。作为一个聪明的小庄,她并不嫉妒这件事。毕竟,她受宠的是她的妹妹。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的幸福上,儿子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img]316426[/img]
老子曾说:夫只不争,所以世界不能与之争。孝庄彻底理解了这个道理。她清楚地知道,只要她的儿子将来成为皇帝,她就是最大的赢家。果然,皇太极死后,孝庄迅速帮助儿子击败其他竞争对手,将六岁的福林扶上皇位,即顺治皇帝。仅凭这一点,人们就不得不钦佩她的智慧。
[img]316427[/img]
孝庄做梦也没想到顺治的治国能力有限,沉迷于孩子的爱情。自从嫁给董鄂妃后,他就没有心思治理政府。董鄂妃死后,顺治承受不了这个打击。他几乎不想吃茶,身体越来越差,无法摆脱痛苦的思念。结果,他年纪轻轻就死了。孙子玄烨继承了王位,历史上被称为康熙皇帝。
[img]316428[/img]
因为康熙还年轻,小庄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以及如何处理政府。几位辅政大臣基础深厚,康熙的地位不是很稳定,尤其是鳌拜。他自信,越来越傲慢。他甚至不注意皇帝。没有人敢挑衅他。小庄再次利用自己的智慧,吸引文臣和将军,帮助康熙稳定局面。
[img]316429[/img]
对康熙来说,祖母孝庄的重要性是可以比拟的。没有孝庄的帮助,后果不堪设想。@ 康熙曾流着泪说:回忆自己的弱龄,早早失估,继承了祖母的膝下,30多年,鞠养教诲,甚至取得了成功。没有祖母太后,今天的成立是绝对不可能的,一辈子都很难报答同样的恩情。
[img]316430[/img]
公元1688年,太后孝庄病入膏肓,宫中太医束手无策。她很快就去世了。她75岁,在古代生活很长。作为皇太极的妃子,孝庄应该按照皇宫的规定和皇太极一起埋葬。但是,孝庄死后,为什么不愿意和丈夫皇太极一起埋葬呢?答案藏在她的遗嘱里。
[img]316431[/img]
原来孝庄临死前留下了遗嘱,她对孙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能为我轻动,而且我心里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把我埋在你父亲孝陵附近。众所周知,皇太极的陵墓位于盛京(沈阳),清朝的首都是北京。孝庄不想打扰长期睡在地下的皇太极。同时,他也不想和丈夫皇太极一起埋葬。
[img]316432[/img]
一些大臣引用经典,说服康熙把孝庄的尸体运到盛京埋葬。然而,康熙飞行孝道并没有违背祖母的遗愿,也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建议。然而,当时的条件非常有限,所以他们暂时将孝庄埋在清东陵。直到30多年后,雍正登基后,才建立了一座新的宫殿,将孝庄埋在地下宫殿里,并将其命名为昭西陵。
为什么孝庄死后没有和皇太极合葬? 所有的秘密都在孝庄的遗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