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大家带来梁武帝为什么崇拜佛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
用来形容南朝佛教的繁荣,“南朝480寺,多少楼台在烟雨中”。要说中国古代佛教最繁荣的时候,南朝梁武帝说第二,应该没人敢称第一。当时的官员郭祖深曾经说过:中国首都有500多座佛寺,极其宏伟壮丽。僧尼数量超过10万,佛教资产极其丰富。光建康城有500多座寺庙,想想佛教应该兴盛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梁武帝时期如此崇拜佛教?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萧衍与佛教的关系。
[img]315679[/img]
崇佛之气成风
梁武帝信佛,信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高度。梁武帝即位后,觉得原来的寺院太冷,无法体现自己向佛的心,花了很多钱重建了一些寺院。其中最壮观的是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据记载,同泰寺是“宝塔飞天,神龛地涌”,被誉为“南朝480寺”之首。硬件上来了,萧衍从软件开始,想把佛教打造成“无敌战舰”。读完佛教经典后,萧衍觉得佛教教义还不够完整,无法体现家人的诚意。他还写了《断酒肉文》:规定全国僧尼不得吃酒肉,僧人只能吃素。从那以后,中国的和尚开始了不吃肉的修行生活。
做完这些,梁武帝深感佛教的推广,必须做出更大的牺牲。佛经中有舍身养虎的说法,梁武帝决定效仿前贤,牺牲自己。《梁书武帝本纪》中有梁武帝四次到同泰寺当和尚的记载。这个选择绝对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第一个选择,不是皇帝,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和尚。大臣们看起来很着急,这么善良的皇帝不干了,那多不好去接回来,最后大臣们别无选择,只能花很多钱把皇帝赎回来。萧衍的崇佛行为在佛界赢得了“菩萨皇帝”的美誉。
[img]315680[/img]
信佛的原因
历史上,皇帝的地位吸引了无数人的垂涎,那么为什么萧衍在皇位之上,让世界成为大臣,还那么信仰佛教呢?
1、信仰佛教是对个人精神的追求
萧衍的文学水平很高。史书称他:“阴阳纬等,占卜占决,并称善。草隶尺竹,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堪称才子。在经学方面,他等着写《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待着作品。在历史方面,他也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汉书》等断代史分离了历史,于是主持编写了600卷《通史》。超凡的才华使文人赞不绝口,为他赢得了“竟陵八友”之一的美誉。
[img]315681[/img]
非凡的文学造诣使他在传统文化中如鱼得水,毫无障碍。但这种独孤求败的心态,反而让他缺乏动力,转而研究佛教经典。希望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就像著名的篮球之神乔丹在中间退役打棒球一样。在向信佛的转变过程中,萧衍也受到了文学小团体“竟陵八友”的影响。一开始,萧衍等八个人跟着小子良混。萧子良这个人特别推崇佛教,《南齐书萧子良传》载道:“子良敬信尤杜,数于宅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带头大哥萧子良的引导作用深深影响了小弟萧衍。佛教的繁荣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当时,范细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神灭论”。萧子良和众僧反驳,萧衍也参与其中。
2、信佛是为了精神疗伤
作为一个86岁的君主,小燕一生中有许多子孙后代,只有八个儿子。但奇怪的是,小燕一开始不能生儿子,不孝有三,没有儿子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img]315682[/img]
501年,他起兵造反,但战局一直没有进展,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萧统出生了。萧统出生后不久,东昏侯被手下杀害,萧衍成功地建立了新的政权。可以说,萧统代表着天意。从那以后,萧衍的儿子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界,他生了七个儿子。萧衍最喜欢这八个儿子中的长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昭明太子。喜欢萧统不仅是萧衍的福星,更重要的是,萧统最像萧衍。
可以说,萧统继承了萧衍的文学天赋,年纪轻轻就写了畅销书《昭明文选》。不仅如此,萧统还是个大孝子。母亲去世时,萧统太伤心了,差点跟着去。而且萧统也很善良,在萧衍心目中,萧统是自己最好的继承人。嫉妒天才,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在30岁时意外去世。此时萧衍已经70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发人送黑发人,萧衍心中的痛苦难以表达。悲伤的萧衍在现实中找不到安慰,只能从佛教经典中寻找答案,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
[img]315683[/img]
3、信佛是为了统治
从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朝灭陈,170年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平均一个朝代40多年。朝代如此频繁的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在此期间,当皇帝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时,也许有一天他会被他的兄弟和下属杀死,所以许多皇帝在继位后屠杀了他们的亲戚和朋友。
作为一名文人,萧衍珍惜自己的名声,不想大肆杀戮,所以她必须找到一些办法。道教在这个时候是不能用的。从汉末黄巾起义开始,道教就成了起义造反的旗帜,一再被一些雄心勃勃的人利用。此外,他的几个亲戚的死与道教直接或间接相关。唐寓造反时,道教徒杀了他的叔叔萧崇,信道教的萧宝卷又杀了他的兄弟萧懿等人。兄弟亲属的死使萧衍对道教的印象极差。
[img]315684[/img]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经过百年的本土化,南北朝迎来了发展的爆发期。佛教注重慈悲,不杀生的教义极其符合小燕的要求。小燕觉得相对平和的佛教可以帮助他治理国家。
他首先向全国推广自己的思想,觉得自己不吃肉,神仙也不应该吃。要求:今后祭祀寺庙,不允许用猪、牛、羊,而是用蔬菜代替。下面的大臣不愿意。《左传》说“国家大事,在祭祀和军队”。祭祀这么大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改?最后,小燕采取了妥协计划,允许用面条揉成牛羊的形状。
虽然萧衍也有统治者的怀疑,但他对兄弟子女的善良真的让人觉得难以理解。萧衍有个弟弟叫萧红。萧红曾经窝藏过一个杀人犯,萧衍知道不但没有惩罚,还加官进爵。萧红看到错误和封赏,这件事好啊。后来和萧衍的女儿私通,乱伦就够丢人的了。这两个人还想篡夺王位,让皇帝当当当。在古代,谋反也是灭族的大罪,事情败漏后萧红怕得要命,结果萧衍竟然没有治愈他的罪,而是继续封赏。
小燕傻吗?绝对不是,一个在文化上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一个开国的君主,哪个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事实上,他必须用这种善良为全世界的人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过度信仰的后果
俗话说:“慈不掌兵”,萧衍这种过分的仁慈使下属的大臣们更加肆无忌惮,最终给萧衍带来了惊喜。548年,东魏将军侯景与东魏新皇帝高澄的矛盾无法主动向萧衍投降。萧衍听到这是件好事,不仅得到了一员将军,还得到了一大块土地。于是派侄子萧渊明去接收,谁知道萧渊明被东魏俘虏了。萧衍决定与东魏议和,以挽救萧渊明的生命。侯景一看,你们要议和,那这不是要把我卖掉,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最后梁武帝被围困在宫中。86岁的萧衍落下了一个被饿死的悲惨结局。
为什么梁武帝推崇佛教?信佛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