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你没有认真读过《史记》,至少没有用心读过。
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千里江山文人捧,千秋功过儒生评,普通人跟风。幸运的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的草根也可以胡说八道,纠正“流氓皇帝”刘邦的名字。
在历代,无数的笔杆一方面标榜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挖空心思梦想走南捷径,成为皇帝。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宰相和辅相,很多人都不能用一个厚厚的轮子,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才华感到遗憾。他们不由衷地将在儒生帽子里撒尿的刘邦丑化为恶棍和流氓。他们忍不住把乌江别姬自杀的项羽塑造成绅士和英雄。
可以依赖鄙人的观点:
项羽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刘邦是一个真正的人。刘邦虽然有点流氓,在儒冠上撒尿,但毕竟还是收留了儒生;项羽不同意对方的意见,就下了油鼎。历代儒家提项羽,贬低刘邦。表面上看是“士可杀不可辱”,但真相是失意(失败)的人同舟共济,互相欣赏,自我安慰,以求心理平衡。
以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与项羽屠城纵火相比,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事实上,大多数腐败的儒家思想都是为了努力工作,吃不到葡萄而冒酸气。
刘邦知人善任,豁达大方,从劝如流,礼贤张良,登坛拜信,放手萧何,与参、勃、渤、婴诸将情如昆仲,成为300年汉族的基础,开启华夏强盛的宏图,功盖千秋,如何成为流氓、恶棍?
[img]315593[/img]
项羽天生暴虐,背信弃义,目中无人。在以下犯罪中,他杀死了宋义和皇帝,没有眼睛。他抛弃了韩信和范曾,屠杀了城市,杀死了城市,纵火焚烧了宫殿。除了没落的贵族头衔和蛮力,还有多少君子之风?唯一值得称赞的人是他在乌江别姬自杀的场景,这或多或少能引起后人的感叹和同情。
历史上记载的刘邦的污点,比如为了逃命把女儿扔到车下,给我一杯肉汤,在儒冠撒尿等等,似乎不像历史学家的笔法,而是文学家的精心加工。他的对手项羽,更不用说了,显然有作者的个人感受。退一步说,即使有,也不代表刘邦是本色人吗?比项羽的“锦衣夜行”怎么样?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邦是后世黑人中最有利的一个。
说刘邦不是军事家。说这话的人可能会忘记,古代开国君主都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打江山的过程就是军事竞争的过程。这个时候,治国理政是不可能的。只有聪明的军事家才能发现和提拔军事人才和优秀的将军,并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以任。他手下的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就是证明。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反证:在一个用枪说话的时代,那么多人杰枭雄,谁愿意把宝藏押在一个不会打仗、没有胜算的主人身上?
说刘邦无信无义。然而,刘邦尊重皇帝的命令,率先在各种义军中发兵攻打咸阳。与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的不良行为相比,谁是君子,谁是恶棍?刘邦不仅埋葬了于吉,而且在建国后为故主义皇帝和首义的陈胜守护了几十个坟墓,世代相传。项羽能否做到这一点也值得怀疑。
说刘邦杀功臣。刘邦和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平民皇帝。朱元璋为自己的平民身份感到羞耻,经常因敏感而虐待士大夫;刘邦始终保持豁达大方的气质,不脱平民本色。虽然他也剪掉了几个威胁皇权的武人功臣,但他不知道比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和文人大夫好多少倍。更何况这是皇权时代的通病和死结,没有人能超越时代的局限。
[img]315594[/img]
至于项羽单纯天真,刘邦玩流氓玩阴,我部分承认。在古代乱世的政治人物中,你不能要求他像商山四浩或竹林七贤一样,和清泉一起弹琴,把灯放在明月上,脱离物外,羽化登仙。无论你说他是阴谋还是阳谋,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还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无论如何,面对各种不屈不挠或许多竞争对手总是要耍一些手段。宋徽宗赵霁是个文艺青年,足够天真单纯,他自己坐井观天也就够了,还害的臣民跟着他当了倒霉蛋。就是2000年后的今天,国际政治纠纷和商海暗战不也要讲一些策略,施一些手腕吗?
刘邦之成为后世文人笔下的“流氓”和“恶棍”有四个原因:
1.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误导个人情绪。
2.儒家两千年的传播和失意文人的加醋加油。
3.刘邦自己随心所欲的说法,也就是说,他的真实气质被揭示出来。例如,对汉初三英雄张、韩、萧的评价让后人记住了这句名言,而忽略了刘邦说这句话的背景。
4.大多数人更喜欢传说中的浪漫故事,同情失败者的悲剧英雄情结。
刘邦和刘秀是两位被低估的古代皇帝。他在军事上屡败屡战,卷土重来。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只有后人曹操差。在政治上的开明,比如汉丞相制的建立和终守,避免禅商山四豪而不浪费刘颖(其实是顾忌和民意)。登位后,他不忘初衷,与人民休养,少于享乐。对汉朝持续的朝局稳定开了好头(有汉朝,皇帝废除,没有引发战争和大流血冲突,基本稳定)。在汉武、唐宗之上,其历史功劳应仅次于秦皇。
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无论是跟随名人,沉迷于生动的描述,还是客观的逻辑分析和整体判断,是看正义,还是拘小节,都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和积累(也是偏好)。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欢迎提问者和同志批评和批评。
为什么司马迁贬低刘邦,抬高项羽?